[发明专利]一种减少散热损失的燃气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5916.1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5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柴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柴文龙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F24C13/00;F24C3/10;F24C3/12;F24C3/08;F24C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3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散热 损失 燃气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减少散热损失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热效率不高,一般不到58%,主要原因是热量通过支架、燃烧器和引射管向四周散热,火焰向四周和下方辐射散热。如果将支架、燃烧器和引射管向四周散发的热量收集起来加以利用,将火焰向四周和下方散发的热量收集起来加以利用,则燃气灶的热效率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充分吸收支架、燃烧器和引射管散发的热量,充分吸收火焰向四周和下部散发的热量,以大幅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少散热损失的燃气灶,包括凹字形水壶式支架和引射管,其特征是:
凹字形水壶式支架的外筒和内筒上设置一对至一百对孔,每对孔内安装一根流体管;
凹字形水壶式支架的内底板和外底板上设置两对至一百对孔,每对孔内安装一根引射管。
说明:
凹字形水壶式支架是指经过该水壶式支架的中心线所截得的剖面为凹字形或近似凹字形。
简单的凹字形水壶式支架的主体由一圈外筒、一圈内筒、一块顶层环形板、一块内底板、一块外底板组成;顶层环形板的外圈与外筒上部连接成整体,顶层环形板的内圈与内筒上部连接成整体;内底板与内筒下部连接成整体,外底板与外筒下部连接成整体。外筒、内筒都是筒形壳体。
复杂的凹字形水壶式支架的主体由一至数圈外筒、一至数圈内筒、一块顶层环形板、一块内底板、一块外底板、零至数块外环形板、零至数块内环形板组成;顶层环形板的外圈与第一圈外筒上部连接成整体,顶层环形板的内圈与第一圈内筒上部连接成整体;每块外环形板的外圈或内圈与上方外筒的下部连接成整体,每块外环形板的内圈或外圈与下方外筒的上部连接成整体;或者上一圈外筒的下部与下一圈外筒的上部直接连接成整体;每板内环形板的外圈或内圈与上方内筒的下部连接成整体,每块内环形板的内圈或外圈与下方内筒的上部连接成整体;或者上一圈内筒的下部与下一圈内筒的上部直接连接成整体;内底板与最后一圈内筒下部连接成整体,外底板与最后一圈外筒下部连接成整体。
例如:一种凹字形水壶式支架的主体由一圈倒圆台体形外筒、一圈倒圆台体形内筒、一块圆环形顶层环形板、一块圆形内底板、一块圆形外底板组成;外筒上部与顶层环形板外圈连接成整体,外筒下部与外底板圆周连接成整体,内筒上部与顶层环形板内圈连接成整体,内筒下部与内底板圆周连接成整体。或者将倒圆台体形外筒和倒圆台体形内筒改为上大下小的球冠形外筒和上大下小的球冠形内筒。
又如:一种水壶式支架的主体由一圈圆柱体形外筒、一圈倒圆台体形外筒、一圈圆柱体形内筒、一圈倒圆台体形内筒、一块圆环形顶层环形板、一块圆形内底板、一块圆形外底板组成;圆柱体形外筒上部与顶层圆环形板外圈连接成整体,圆柱体形外筒下部与倒圆台体形外筒上部连接成整体;倒圆台体形外筒下部与外底板圆周连接成整体;圆柱体形内筒上部与顶层圆环形板内圈连接成整体,圆柱体形内筒下部与倒圆台体形内筒上部连接成整体,倒圆台体形内筒下部与内底板圆周连接成整体。
对“圆柱体形筒体”的解释:两个同轴线、同长度而不同直径的圆柱面之间围成的实体区域。对“倒圆台体形筒体”的解释:两个同轴线同长度而不同直径的倒圆台面之间围成的实体区域。对“上大下小的球冠体形筒体”的解释:用两个水平的平面切一个球形壳体,且上一个平面位于该球形壳体的球心或球心之下,下一个平面与该球形壳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相交,该两平面之间的部分为上大下小的球冠体形筒体。
流体管用于将锅或壶中溢出流到燃烧室的液体排入盛液盘或盛液杯,可以用于让二次空气从流体管中流入燃烧室参与燃烧,可以用于点火燃气从流体管中进入燃烧室点燃燃烧器,可以用于熄火保护装置的探头从流体管外端探测燃烧器燃烧状况。
下面对以上的技术方案提出附加的技术特征:
1、所述凹字形水壶式支架的外筒和内筒上设置一对至一百对孔,每对孔内安装一根废气管。
2、所述凹字形水壶式支架上设置一个至一百个废气槽。
3、所述凹字形水壶式支架上设置二根至一百根凸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柴文龙,未经柴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59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