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棚棚间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5801.2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5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陆志新;路广;王建锋;黄金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蔬菜协会 |
主分类号: | E02B11/00 | 分类号: | E02B11/00;E02B13/00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李妙英 |
地址: | 2142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棚 棚间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能够实施水淹法或水旱轮作利于大棚农业规模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大棚棚间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大棚棚间沟为相邻的两个大棚间设置一条凹型沟(两棚间距一般为50-80cm,最大间距为100cm),其作用仅为排水,无法实施水淹法,也较难实施水旱轮作,但是实施水淹法或水旱轮作能有效防治大棚农业生产引起的连作障碍和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等问题。目前传统的方法是当大棚需要实施水淹或者水旱轮作时,就在大棚四周筑埂,等完成水淹或水旱轮作后,再挖除埂,增加了劳动强度,也不利于大棚农业规模化生产。另外,采用传统的棚间沟,如遇暴雪,棚间距小,积雪堆积的容积有限,影响棚顶积雪下滑,使得大棚负荷过载,易发生倒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灵活实施水淹法或水旱轮作,且能有效抗雪灾的适宜大棚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大棚棚间沟。主要创新在于在相邻的两个大棚之间设置两条平行的凹型沟,不仅能够使排水更加顺畅,而且使每个大棚独立开来,可以使每个大棚方便灵活地实施水淹法或水旱轮作,有效解决了大棚农业生产引起的连作障碍和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等问题,且由于有两条凹型沟间隔相邻的两个大棚,使棚间距增加,提高了棚间容积率,有效增强了抗雪灾的能力。
具体是这样实施的:一种大棚棚间沟,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个大棚之间设置两条平行的凹型沟,所述的凹型沟之间为高度高于田面的埂,两条间隔的沟将相邻的大棚分隔为独立的单体,使得水淹法或水旱轮作可以灵活方便实施,有效解决了大棚农业生产引起的连作障碍和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等问题,且由于相邻大棚间间隔了两条沟,使棚间间距增加,棚间容积率增加,从而提高了抗雪灾的能力,同时由于棚间间隔两条沟,使得排水更加顺畅。
埂面高度高于田面20±5cm,此高度可以提供实施水淹法或水旱轮作的最佳水位,使水淹法或水旱轮作效果最佳。
棚间距为140±10cm,其间合理分布两条凹型沟及一条埂,此距离不仅能够增强抗雪灾的效果,也不过多占用田地面积,效果最佳。
本发明使得大棚农业生产中实施水淹法或水旱轮作更加灵活便捷,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解决了大棚农业生产引起的连作障碍和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等问题,提高了抗雪灾的能力,还促进了大棚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生产,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大棚棚间沟,在相邻的两个大棚1之间设置两条平行的凹型沟2,凹型沟2之间为高度高于田面3的埂4,埂4的水平面高于田面3的距离为20±5cm ,棚间距为140±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蔬菜协会,未经宜兴市蔬菜协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5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线切割机砂浆喷嘴系统
- 下一篇:800mm高观察孔砖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