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清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5471.7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1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亿平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K9/16;A61P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衰竭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清肾颗粒,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清热化湿活血功效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清肾颗粒,并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病程是渐进发展的,但在病程的某一阶段,由于感染、高血压、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诱因,肾功能可在短期内出现急剧恶化。甚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这种肾功能恶化,如及时治疗,往往具有一定可逆性,甚至完全恢复到恶化前的肾功能水平。因此,控制加重因素、防止肾功能急剧恶化是早中期CRF(相当于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主要干预内容之一。从早中期CRF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ESRD)阶段,现代医学尚无有效措施延缓这一过程。
我们既往临床观察发现,湿热证是CRF急剧加重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CRF患者平素脾肾亏虚,气血不足,又因复感风、寒、湿等六淫之邪,机体无力抗争而迅速由表人里化热,与体内湿浊之邪相合酿成湿热,导致病情急剧加重,此时湿热,既为病因,又为由病理产物所致之实证,而瘀血贯穿慢性肾脏病发生和发展的从始至终。而以往干预慢性肾衰竭的药物并无针对性治疗CRF急剧加重过程,不能突出体现清热化湿祛瘀这一基本治疗原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清肾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能够有效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从而实现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清肾颗粒,采用中药原料制备,其有效组分按重量份计如下:白花蛇舌草2~4份、丹参2~4份、茵陈1~3份、益母草1~3份、 薏苡仁1~2份、黄连0.5~1.5份、白豆蔻仁0.5~1.5份、白术0.5~1.5份、扁豆0.5~1.5份、猪苓0.5~1.5份、茯苓0.5~1.5份、泽泻0.5~1.5份、车前草0.5~1.5份、生大黄0.4~1.2份。
优选的,所述有效组分的较佳重量份计为:白花蛇舌草3份、丹参3份、茵陈2份、益母草2份、薏苡仁1.5份、黄连1份、白豆蔻仁1份、白术1份、扁豆1份、猪苓1份、茯苓1份、泽泻1份、车前草1份、生大黄0.8份。
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清肾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白花蛇舌草2~4份、丹参2~4份、茵陈1~3份、益母草1~3份、薏苡仁1~2份、黄连0.5~1.5份、白豆蔻仁0.5~1.5份、白术0.5~1.5份、扁豆0.5~1.5份、猪苓0.5~1.5份、茯苓0.5~1.5份、泽泻0.5~1.5份、车前草0.5~1.5份、生大黄0.4~1.2份,加水煎煮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提取液过滤,静置沉淀,吸取上清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上清液减压浓缩,得到浓缩液;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浓缩液加入糊精做底料,喷雾干燥,制粒,整粒,得到清肾颗粒成品。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中,白花蛇舌草3份、丹参3份、茵陈2份、益母草2份、薏苡仁1.5份、黄连1份、白豆蔻仁1份、白术1份、扁豆1份、猪苓1份、茯苓1份、泽泻1份、车前草1份、生大黄0.8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中,静置沉淀的时间为48h。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中,减压浓缩至相对比重为1.10(即:浓缩液与上清液的密度之比为1.10∶1)。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步骤(4)中,喷雾干燥的温度≤80℃。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步骤(4)中,整粒过程中,上筛采用10目,下筛采用6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亿平,未经王亿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54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