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扫描装置及扫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5383.7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7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强;赵明杰;杨柳枝;钱明宽;郭盈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203 | 分类号: | H04N1/203;H04N1/0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描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扫描装置以及应用该扫描装置进行扫描的方法,尤其关于一种具有双面扫描功能的扫描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背景技术
扫描装置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之一,扫描装置定期或者每次工作前需要进行白基准的校验,白基准校验是通过扫描白色的基准样张,来测试产品因各种原因发生的输出值的变化,通过计算输出值的变化得到补偿系数,再通过补偿算法补偿扫描装置扫描相同图像输出的变化。现有的具有双面扫描功能的装置都设置两个校正片分别校正两个扫描模组的色彩、亮度、对比度等等,例如US2006/027980A1、CN00255328.7。但是由于采用的两个校正片的基准有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别,造成两个扫描模组的校正基准不一致;也可能将校正片粘贴于玻璃平台的过程中,因为其中一校正片沾到灰尘或异物,使得此校正片有污点产生,从而导致两校正片的校正基准不一致,最后导致扫描出来的文件正反面会出现差别。
另外,采用两校正片不仅造成生产成本难以降低,要保证两片校正片基准一致,因此从选取到粘贴过程需要十分精准,耗费更多的物力与人力。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面扫描功能的扫描装置及应用此扫描装置进行扫描的方法,利用同一校正部同时对第一扫描部与第二扫描部进行校正,不仅节约成本,还可降低校正误差。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面扫描功能的扫描装置,其包含:第一扫描部;第二扫描部;第一透光板,用于承载待扫描稿件,该第一透光板设置于该第一扫描部与该第二扫描部之间;以及校正部,用以校正该第一扫描部与该第二扫描部,该校正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可移动的该第二扫描部相对该第一扫描部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该第二扫描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扫描部与该第二扫描部对待扫描稿件进行双面扫描;当该第二扫描部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校正部的第一表面对该第一扫描部进行校正,且该校正部的第二表面对该第二扫描部进行校正。
优选的,该第一扫描部包含第一光源与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正对该校正部的该第一表面;该第二扫描部包含第二光源与第二透镜,当该第二扫描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二透镜不正对该校正部,当该第二扫描部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透镜正对该校正部的该第二表面。
优选的,该第一扫描部沿待扫描稿件传输方向上设置第一透镜、第一光源,该第二扫描部沿待扫描稿件传输方向上设置第二光源、第二透镜。
优选的,当该第二扫描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光源相对,且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透镜相对。
优选的,该校正部为单一的白色片状或白色区域。
优选的,该校正部为白色片状,粘贴于该第一透光板远离待扫描稿件的一侧。
优选的,该校正部为涂布或印刷于该第一透光板上的白色区域。
优选的,该第一扫描部更包含第二透光板,该第二透光板设置于该第一扫描部的底部,密封该第一扫描部。
优选的,该校正部设置于该第二透光板。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扫描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第一步,提供如上所述的扫描装置。第二步,当满足预设的校正条件时,判断该第二扫描部是否位于第二位置;如果是,则执行第三步;否则,移动该第二扫描部至该第二位置。第三步,利用该校正部的第一表面对第一扫描部进行校正,且利用该校正部的第二表面对第二扫描部进行校正。第四步,校正结束后,移动该第二扫描部至第一位置,准备扫描。
本发明的扫描装置与扫描方法利用一个校正部,同时对第一扫描部及第二扫描部进行校正,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校正误差的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扫描装置的第二扫描部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扫描装置的第二扫描部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扫描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扫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53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