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4409.6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6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林轩宇;郑川河;周圣尉;苏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13/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导光板的入光面邻接发光模块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皆需由背光模块提供面光源,背光模块又可区分为侧照式背光模块与直下式背光模块两种,而侧照式背光模块的成本较低,因此被广为使用。侧照式背光模块一般包括有前框和背板,前框和背板互相连接以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容置有光学膜片、导光板、反射片、发光模块与散热板。光学膜片与反射片分别配置于导光板的上方与下方,导光板的侧边则包括有相接的入光面与端面。发光模块固定在散热板上,散热板通常采用金属制,以利于发光模块的散热。散热板固定于背板上,且发光模块是以面对入光面的方向配置于导光板的侧边,因此发光模块所产生的光线得以进入导光板,再藉由导光板、光学膜片和反射片的光学作用使光线均匀混合,以产生面光源。
在设计背光模块时,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发光模块之间一般会留有间隙,此间隙是为了提供导光板热胀冷缩的空间,以避免导光板热膨胀时压迫到发光模块,使发光模块损坏或产生位移而影响运作。但间隙的存在会让光线漏出,从而降低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提出一种背光模块,使导光板的入光面邻接发光模块,以致入光面与发光模块之间不具有间隙,但同时又可避免导光板热膨胀时压迫到发光模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有:背板、第一散热板、发光模块、定位组件与导光板。背板的侧边包括有背板定位部。第一散热板包括有相应于背板定位部的散热板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侧板。散热板定位部配置于第一散热板的侧边,侧板配置于第一散热板的另一侧边,第一定位部配置于第一散热板的边角。第一散热板配置于背板上方,散热板定位部与背板定位部互相接合。发光模块固接于侧板。定位组件包括有相应于第一定位部的第二定位部与抵持部,抵持部配置于定位组件的侧边,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互相接合,定位组件与第一散热板迭合。导光板的侧面包括有入光面与端面,端面与入光面相接,端面包括有相应于背板定位部的导光板定位部与相应于抵持部的定位凸块。导光板配置于第一散热板上方,导光板定位部与背板定位部互相接合,抵持部抵持定位凸块,由此,入光面邻接发光模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有固件,固件连接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定位组件固接于第一散热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定位组件配置于导光板与第一散热板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为通孔,第一定位部为圆形孔,第二定位部为椭圆形孔、胶囊形孔、长方形孔或其它具有长形结构的孔。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固件为螺丝,第一定位部包括有相应于所述螺丝的内螺纹。固件通过第二定位部且锁接于第一定位部,固件与第一散热板夹持且固定定位组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定位组件具有相应于侧板与发光组件的缺口。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散热板定位部与导光板定位部分别具有相应于背板定位部的一第一让位空间与一第二让位空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背板定位部为柱体。抵持部为L字型的弯折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有反射片、复数光学膜片与前框。反射片配置于导光板下方,光学膜片配置于导光板上方,前框与背板互相连接以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容置有光学膜片、导光板、反射片、第一散热板、定位组件与发光模块。
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背光模块,使导光板的入光面邻接发光模块,以致入光面与发光模块之间不具有间隙,可避免发光模块所产生的光线从间隙漏出,因此可提高发光效率。同时,第一散热板与定位组件仅与导光板相接,并未固接于背板,因此当导光板产生热胀冷缩时,导光板、第一散热板与定位组件可同步位移,因此可避免导光板在热膨胀时压迫到发光模块以及在冷收缩时产生间隙的情况。
为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使该领域技术人员更易理解,下文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入光面与发光模块的邻接结构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背光模块 110:背板
111:背板定位部 120:第一散热板
121:第一通孔 122:散热板定位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44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