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冲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3256.3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2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吴佑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实医学图像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1F19/04 | 分类号: | B61F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火车减撞设备,涉及一种当火车在它刹不住车时、撞上前面的列车之后,能够消融大部分的冲击能量,以减少火车出轨的几率,以及对车体、和人员以及财物损害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交通和运输工具——火车,它们的诞生和广泛使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不幸的是,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速度的不断提升,车祸却未能彻底幸免。车祸不但经常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还酿成了人间大悲剧,令人惨不忍睹和疾首痛心!到了如今的廿一世纪,它仍然还没有跳出“是一种杀人的机器”的丑名范畴!(2011年的7月下旬,甬温线上发生的惨剧,就是最最明显的一例!)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这百多年来,全世界从事这个行业的发明家、科学家、工程院士、专家、学者、以及有关的领导、设计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们对人类生命的“集体冷漠”而导致的,他们只是盲目、单纯、一味地去追求让技术先进更先进、效率提高再提高,车速不断地提升,但却都缺少对于必然会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高度警惕和防范意识,更缺少对于人类生命和财物损失的重视和关怀!而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并非没有办法解决;如果,人们早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从一开始发明、设计和制造这种“隐性的杀人机器——火车”时,就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那就可避免了以往不断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人间惨剧!
发明内容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进步,人们通过社会实践,逐渐认识到了一个不成文的法则,那就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一切新生事物,(包括政策、法规、措施和物件)在它们“问世”之前,一定要事先考虑到它对人类的生存和环境有没有伤害;或者在当发现它们“有害”时,是否“利”大于“害”?如果有害,那就必须预先考虑到对其善后的补救办法。(如今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故而制定出了“听证会”这样的优良制度)
本发明专利火车减撞设备(以下简称为“缓冲车”)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在火车车辆的前端和尾端,各加挂上一辆缓冲车,在其上组装几组缓冲物、如压簧(A)、轮胎(B)和气囊(C)、等等柔性和弹性物品组成的等减速度装置,以减少撞击时的强大的冲击动能所造成的损害,和对车辆所产生的剧烈震动,防止火车被撞击而出轨,来避免严重灾难的发生。在作具体设计时,要考虑到,撞击时的冲击能量,它是和撞击瞬间的动量直接有关连的。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一下““等减速度”这个概念,在人们启动和加速机动车辆时,往往都是“慢给力”,目的是使车辆平稳地增加时速,以保持车辆的稳定和车上人员的舒适;而在踩刹车时,也是慢慢给力,以使车辆不致戛然而止、并使车辆受到剧烈的振动和车上人员遭到伤害,这称之为车辆在“等减速度”状态下减速。而以往火车在撞击出事故时,却达不到这一状态,故而其产生的后果就非常非常严重!在本项发明中,采用了三种缓冲材料来组装这种缓冲车,其目的即在于此。
附图说明
图1:系在缓冲车上安放缓冲材料的侧视示意图
A——压簧
B——轮胎
C——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1、将几组压簧、轮胎和气囊串接在车轮上方的支架上即可。
2、需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证各个工作环节处于正常状态而不致于倾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实医学图像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科实医学图像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32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
- 下一篇:一种纸币清分机改良的入钞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