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挠性管用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0629.1 | 申请日: | 2009-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岸本裕司;东野刚年;木村充志;植田阳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JFE继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L33/18 | 分类号: | F16L33/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用 接头 | ||
本分案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0980128649.9(其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9/064127)、申请日为2009年8月10日、发明名称为“挠性管用接头”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难以发生液体泄漏且由意外的事态导致无法使用的可能性较低的挠性管用接头。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图8所示的挠性管用接头。该挠性管用接头包括接头主体200、套筒202、环形弹簧204、O型密封圈206、密封件208和压环210。
在接头主体200中,自入口侧顺序形成有大径孔200a、中径孔200b和小径孔200c。套筒202滑动自由地安装于接头主体200的中径孔200b,其与挠性管300的前端部分卡合。套筒202的入口侧延伸至接头主体200的大径孔200a。环形弹簧204形成为环状,利用弹性变形扩展或收缩,其在未施加载荷的状态下嵌入到挠性管300的谷部312的外周,在扩径的状态下安装于套筒202的入口侧外表面。压环210旋装于接头主体200的入口侧。在压环210与接头主体200之间嵌入有O型密封圈206。在压环210的内周面安装有密封件208。压环210的内深处端附近的内径小于环形弹簧204嵌入于谷部312的外周时该环形弹簧204的外径。
专利文献2公开了图9(A)、(B)所示的挠性管用接头。该挠性管用接头包括接头主体250、定位抵住物(日文:リテ一ナ部材)252、压环254和防水密封件256。
接头主体250具有管插入孔270。在管插入孔270中插入有挠性管300。
定位抵住物252配置在管插入孔270中。定位抵住物252具有后方突起252a。后方突起252a插入到挠性管300外表面的谷部312中。
在将定位抵住物252的后方突起252a插入到挠性管300外表面的谷部312中的状态下固定压环254。另外,压环254在接头主体250的管插入孔270内沿着轴线方向滑动。因而,压环254能够在定位抵住物252的后方突起252a未嵌入到挠性管300的谷部312中的位置与保持定位抵住物252的后方突起252a嵌入到挠性管300的谷部312中的状态的位置之间位移。
防水密封件256将挠性管300和接头主体250之间密封。
而且,在图9(A)、(B)所示的挠性管用接头上还设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如下所述的状态下锁定压环254。该状态是指后方突起252a嵌入到谷部312中的状态。该锁定机构由止动环构件258、第1槽260、第2槽262和第3槽264构成。
止动环构件258是C字形的构件。第1槽260形成于接头主体250。第1槽260与止动环构件258的外周部卡合。第2槽262也形成于接头主体250。第2槽262也与止动环构件258的外周部卡合。第3槽264形成于压环254的外周面。第3槽264与止动环构件258的内周部卡合。止动环构件258在内周部卡合于第3槽264的状态下,与压环254的滑动相应地自第1槽260向第2槽262滑动。
在止动环构件258的外周部卡合于第1槽260时,压环254以半插入状态暂时固定于接头主体250。此时的压环254的位置是后方突起252a未嵌入到谷部312中的位置。在止动环构件258的外周部卡合于第2槽262时,压环254被锁定。此时,后方突起252a保持为嵌入到谷部312中的状态。压环254的压入量被设定为与上述第1槽260和第2槽262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
采用该挠性管用接头,在压入压环254时,能够在维持良好的密封性的状态下连接挠性管30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856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768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挠性管用接头存在易于发生流体泄漏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即是为了解决该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以发生流体泄漏的挠性管用接头。
解决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FE继手株式会社,未经JFE继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06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空颜色亮度抖动技术
- 下一篇:梯度组成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