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芯式控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8281.2 | 申请日: | 2012-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兰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兰彬 |
主分类号: | F16K13/00 | 分类号: | F16K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01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芯式控流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对流体进行多方面控制的装置,尤其是能对流体的流量和流速进行双向调节,并可以实现对流体的成份和属性的人工干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管道只具有单一的输送功能,不能同时实现对其输送流体的物理(如流速,成分)与化学属性(如组成物,浓度)的人为控制。将控流器接口与输送管连接,流体进入控流开关内,开关的流控装置被触发打开,药舱内物质通过流控装置与流体混合,从而改变流体的组成成分。之后,混合后的成分进入主管,可以通过加载内置阀芯,使通道由单孔变为多孔,进而改变流速与流量,也可以使流体直接通过缓冲头,流速减缓,流量增大,还可以先通过内置阀芯,实现分流,然后再通过缓冲头,实现减速。而流控开关具有通流,截流,整流三大功能:在加载流控装置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药舱中的药物与流体同步运作:有流则开,无流则断,从而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麻烦,也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普通的管道功能单一,可控性弱,作用范围小,不能满足人们对流体在流速,流量,成分等方面进行动态改变的更高需求。而换芯式控流器,不仅能对流体进行物理方面的改变,也可进行化学方面的改变,而且能方便地可根据需要通过加载或移除缓冲头与流控装置来实现所要求的功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体管两端通过螺母分别与缓冲头和控制开关连接,用于分流的阀芯则安置于主体管空腔中,药舱与流控装置连接并固定在控制开关的内部,使控制开关另一端与输送管连接。当流体通过控制开关时,冲击流控装弹片、打开流控装置上的通道口,上端药舱内药物从流控装置内流出,并与流体混合,从而改变流体属性。当流控装置被移除时,换芯式控流器变为单纯的流量流速调节器。由于有时需要对流量与流速进行双向调节,而换芯式控流器的这些功能则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流体的控制力,也使人们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进而更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对流体其多方面的需求。药舱为可移除式,在开关关闭状态下,可以移除并在清洗后更换不同的药物,并通过与流控装置的连接,使其作用流体并完成新的任务。
本发明效果是:可以在输送并改变流体的流量与流带的同时,还可以对其性质、成分进行改变,从而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工作变得更加高效,轻松并降低了劳作成本,从而实现多项工作,一管完成的目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物理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面图(总结构图)
图3是控流器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4是控流器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5是控流器第三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6是控流器第四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7是控流器第五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8是控流器第六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2.1.缓冲头底帽,2缓冲杆,3弹簧a,4缓冲头顶帽,5.主体管连接端a,6.阀芯,7. 主体管连接端b,8.控制开关接口e,9.药舱注入管,10药舱外管,11药舱底柱,12药舱内管,13浮片,14内管卡子,15内管封片,16药舱注入管内管,17弹簧b,18药舱外壁,19.流控内管,20.引流头,21.流控主体管,22触发片,23触发杆,24触发弹簧,25流控外管26,27流控密封片,28引流头29控制开关底板,30.控制开关基体,31.控制开关顶片,32.螺丝孔,33.固定螺丝a,34.固定螺丝b,35.连接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兰彬,未经黄兰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8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