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共用排风联络风道及通风竖井的双线隧道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8213.6 | 申请日: | 201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平;郭洪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D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共用 联络 风道 通风 竖井 双线 隧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通风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共用排风联络风道及通风竖井的双线隧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隧道设计和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截止2010年底,我国公路隧道总数达到7300余座,总长度约5100余公里。出现一批长度大于5km的特长隧道,如18.3km长的秦岭终南山隧道、12.3km长的大坪里隧道、12.1km长的包家山隧道等。随着公路隧道的日益长大化,隧道营运通风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制约长大公路隧道设计和建设的控制性技术之一。为了向隧道提供新风、同时排放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尾气及烟雾,以及火灾时用以排烟,超过一定长度的特长公路隧道通常需要设置用以通风的通风竖井、地下风机房、联络风道等。
比如,秦岭终南山隧道设置3处地下风机房和通风竖井。每处地下风机房设置2条送风联络风道和2条排风联络风道,与上行隧道、下行隧道沟通。地下风机房宽度10m,直墙高度为9.6m,起重机轨间距11m,风机房净高为14.40m。其风机房长达160m,其中排风联络风道没有考虑共用是一个原因。大坪里隧道左线设置了2处通风竖井、右线设置了3处竖井,各竖井均未考虑左右线共用。
又如,浙江省近五年来建设的三座长度超过6km的特长公路隧道,也采用了地下风机房形式,风机房采用直墙拱形,净宽为10m,净高为11.16m,净空断面积103m2。如括苍山2号地下机房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了排烟道、排风道、运输通道、送风道,净长达到105.7m。
地下风机房因为断面大,每延米造价较高,一般在10万/m左右,建造一处通风竖井的费用也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而且受山岭隧道埋深限制,往往很难确定合适的竖井位置。因此,如果能够采用双线隧道共用一处地下风机房的话,将具有很高的工程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共用排风联络风道及通风竖井的双线隧道,能够降低通风系统土建结构的工程量及造价。
一种基于共用排风联络风道及通风竖井的双线隧道,包括双线隧道以及若干座设于双线隧道外侧的地下风机房;所述的双线隧道包括上行隧道和下行隧道;
所述的地下风机房开设有三条风道:上行送风联络风道、下行送风联络风道和排风联络风道;三条风道均横向穿过所述的地下风机房,且风道与地下风机房的交叉处设有轴流风机;
所述的排风联络风道一端通过下行排风口与下行隧道连通,中部通过上行排风口与上行隧道连通,另一端连接有通风竖井;所述的上行送风联络风道一端通过上行出风口与上行隧道连通,所述的下行送风联络风道一端通过下行出风口与下行隧道连通;上行送风联络风道的另一端和下行送风联络风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的通风竖井相连。
所述的通风竖井通过隔板被分隔成两部分:送风井道和排风井道,其中,排风井道与排风联络风道相连,送风井道与上行送风联络风道和下行送风联络风道相连;送风井道和排风井道的横截面积根据送风和排风的风量按比例进行划分。
所述的上行出风口和下行出风口分别开设于上行隧道和下行隧道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的上行排风口开设于上行隧道的顶部,所述的下行排风口开设于下行隧道的侧部;设计合理巧妙,能够降低相应的工程量和工程造价。
优选地,所述的上行隧道和下行隧道的顶部均设有若干射流风机;有利于隧道内的空气流通。
优选地,所述的地下风机房两端分别通过逃生通道和搬运通道与上行隧道连通;方便检修人员进入风机房进行检修工作,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疏散。
本发明双线隧道通过共用排风联络风道及通风竖井,能够降低通风系统土建结构的工程量,从而减少相应的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断面图。
图3为图1沿BB’方向的断面图。
图4为图1沿CC’方向的断面图。
图5为图1沿DD’方向的断面图。
图6为图1沿EE’方向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共用排风联络风道及通风竖井的双线隧道,包括:上行隧道1、下行隧道2和一座设于上行隧道1右侧的地下风机房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82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