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8006.0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9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47 江苏省昆山市苇城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机 | ||
1.一种动力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两组转子磁力装置和所述壳体上设置两组定子磁力装置,所述两组转子磁力装置为上下排列设置,所述两组定子磁力装置为上下排列设置,并与所述两组转子磁力装置分别相对应,所述转子磁力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所述定子磁力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永磁体和至少两个第三永磁体,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永磁体和至少两个第三永磁体依次环绕所述壳体内壁周围分布,所述第二永磁体和第三永磁体的各自磁极面为不同的极性,所述第二永磁体的磁极面为推力面,用于推动所述转子磁力装置转动,所述第三永磁体为吸引面,用于吸引所述转子磁力装置转动,并且与所述推力面推动后转动的方向一致,所述第二永磁体的推力面和第三永磁体的吸引面组成单元动力源使转子磁力装置转动,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力装置,用于弥补所述单元动力源与所述另一组单元动力源之间所需的消除阻止或推动所述转子磁力装置旋转的力,和/或用于增加推动所述转子磁力装置旋转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定子磁力装置的所述第二永磁体的推力面和第三永磁体的吸引面至少有部分对应在所述第一组定子磁力装置中单元动力源与另一组单元动力源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组定子磁力装置中的单元动力源至少有部分对应在所述第一组定子磁力装置中单元动力源与另一组单元动力源之间,用于提高第一组定子磁力装置中单元动力源与另一组单元动力源之间所需的消除阻止或推动转子磁力装置旋转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定子磁力装置包括两组单元动力源,所述每组转子磁力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永磁体,所述每组定子磁力装置的第二永磁体的推力面和第三永磁体的吸引面中心线夹角α在40度至50度之间为最佳推力区,形成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β在中心位置的80度至100度之间,
所述第二组定子磁力装置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与所述第一组定子磁力装置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相对错位相接,
所述第一组定子磁力装置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和所述第二组定子磁力装置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相对依次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定子磁力装置包括三组单元动力源,所述每组转子磁力装置包括三个第一永磁体,所述每组定子磁力装置的所述第二永磁体的推力面和第三永磁体的吸引面中心线夹角在25度至35度之间为最佳推力区,形成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在中心位置的55度至65度之间,
所述第二组定子磁力装置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与所述第一组定子磁力装置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相对错位相接,所述第一组定子磁力装置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和所述第二组定子磁力装置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相对依次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定子磁力装置包括四组单元动力源,所述每组转子磁力装置包括四个第一永磁体,所述每组定子磁力装置的所述第二永磁体的推力面和第三永磁体的吸引面中心线夹角在17.5度至27.5度之间为最佳推力区,形成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在中心位置的40度至50度之间,
所述第二组定子磁力装置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与所述第一组定子磁力装置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相对错位相接,所述第一组定子磁力装置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和所述第二组定子磁力装置单元动力源的最佳推力区相对依次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之一所述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磁力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导磁体,所述导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外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和导磁体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述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力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磁极和至少一个导磁桥,所述辅力装置位于所述单元动力源与另一组单元动力源之间,所述导磁桥与所述其中一组单元动力源中的具有吸引面的第三永磁体相连接,所述电磁极位于另一组单元动力源与导磁桥之间,所述导磁桥延伸至所述电磁极邻近或者与所述电磁极相接,所述转轴上设置至少一个换向装置,所述换向装置与所述转子磁力装置相配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力装置包括所述转轴上设置两个换向装置,所述两个换向装置分别与所述两组转子磁力装置相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80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锥形辊道
- 下一篇:基于碳排放流的主动配电网用户用电碳排放量的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