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真空规校准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7997.0 | 申请日: | 201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卢耀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27/00 | 分类号: | G01L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真空 校准 系统 方法 | ||
1.便携式真空规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泵(1)、第一真空阀门(2)、分子泵(3)、第二真空阀门(4)、第一真空规(5)、第二真空规(6)、第三真空规(7)、阀门(8)、第四真空规(9)、小孔(10)、微调真空阀门(11)、气源(12)、真空室(13)和第五真空规(14);
机械泵(1)与第一真空阀门(2)的一端连接,第一真空阀门(2)的另一端与分子泵(3)的一端连接,分子泵(3)的另一端与第二真空阀门(4)的一端连接,第二真空阀门(4)的另一端与真空室(13)连接;真空室(13)还与第一真空规(5)、第二真空规(6)、第四真空规(9)的一端、第五真空规(14)以及小孔(10)的一端连接;第四真空规(9)的另一端与阀门(8)的一端连接,阀门(8)的另一端与第三真空规(7)连接;小孔(10)的另一端与微调真空阀门(11)的一端连接,微调真空阀门(11)的另一端与气源(12)连接;整个系统的重量小于40公斤;整个系统之间采用管路连接。
2.便携式真空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将被校准第二真空规(6)安装在真空室(13)上,并检查密封性;
2)打开机械泵(1),然后打开第一真空阀门(2)和第二真空阀门(4)对真空室(13)及阀门管道抽气,打开第五真空规(14),当第五真空规(14)测量值小于10Pa时,打开分子泵(3)抽真空;
3)当真空室(13)中真空度小于0.1Pa时,打开阀门(8),如果校准范围在10-6~10-2Pa时,打开第一真空规(5)和第二真空规(6),并进入第4)步;如果校准范围在10-1~105Pa时打开第二真空规(6)、第三真空规(7)和第四真空规(9),并进入第5)步;
4)如果校准范围在10-6~10-2Pa时,当真空室(13)中真空度小于1×10-7Pa时即第五真空规(14)的指示值,通过微调真空阀门(11)向真空室(13)引入气体,在真空室(13)中压力稳定后作为一个校准点,记录被校准第二真空规(6)和参考标准第一真空规(5)的指示值;
5)如果10-1~105Pa时,当真空室(13)中真空度小于1×10-4Pa时即第五真空规(14)的指示值,关闭第二真空阀门(4)后,通过微调真空阀门(11)向真空室(13)引入气体,在真空室(13)中压力稳定后,记录被校准第二真空规(6)和参考标准第三真空规(7)或第四真空规(9)的指示值;
6)关闭所有真空阀门,关闭真空计、分子泵、机械泵及所有工作仪器,并向真空室(13)中引入氮气进行保护,最后给出校准结果,如果被校准真空规是线性的,给出修正因子C=Ps/Pm,其中Ps参考标准测量压力,Pm为被校准真空规测量压力;如果被校准真空规是非线性的,给出校准数据或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真空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第四真空规(9)的校准范围为105~102Pa;第三真空规(7)的校准范围为100~0.1Pa;第一真空规(5)的校准范围为10-6~10-2P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真空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当真空室(13)压力大于130Pa时,关闭阀门(8)对第三真空规(7)进行保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真空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真空规(5)是B-A型副标准电离规,其测量范围为10-9~10-1Pa,使用前必须稳定工作1小时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真空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真空规(7)和第四真空规(9)采用电容薄膜规作为参考标准,其满量程分别为1Torr、1000Torr,精度都小于或等于读数的0.12%,使用前必须稳定4小时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真空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真空规(14)是监测真空规是复合型规,其测量范围为10-9~105Pa,在一个大气压下可直接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799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