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包装装置及数据包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7267.0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7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涂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C19/00 | 分类号: | G11C19/00;H04N7/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包装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存储器管理技术相关,并且尤其与用以包装数据的存储器管理技术相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许多电子产品,包括数字相机、录影机、智能型手机等等,皆以产品具备拍摄大尺寸、高解析度的影像/影片的能力来吸引消费者。对硬件制造者来说,如何与时俱进,制作更高品质的影像编码器,一直都是重要的议题。
图1为一影像编码器方块图范例。像素区块输入模块11将数据供应端输入的像素数据组成区块。转换/量化模块12对上述像素区块输入模块11产生的区块施以离散余弦转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和量化(quantization)程序,以达成压缩效果。随后,游程长度编码(run length coding,RLC)模块13负责找出量化后数据中的非零值(Run)和非零值之前的零值个数(Length),并以这两个成对的参数表示数据内容,藉此进一步压缩数据量。举例而言,量化后数据00000200007可表示为(Run,Length)=(2,5)(7,4)。可变长度编码(variable length coding,VLC)模块14的工作是根据游程长度编码模块13输出的成对参数查表,将每一组成对参数再次转换为一编码位元流。可变长度编码模块14每次产生的编码位元流的长度是不固定的。位元流包装模块15则将可变长度编码模块14产生的编码位元流合并,以组成长度适当的封包。
接下来以位元流包装模块15包含两个桶状移位器(barrel shifter)的情况为例,说明目前通用的位元流包装机制。如图2(A)所示,桶状移位器15A、15B能容纳的数据长度分别为32位元,并且,桶状移位器15A、15B各自能提供的最大移位量为32位元。位元流包装模块15每周期接收一个位元流。如图2(B)所示,在第一周期中,长度为8位元的位元流a首先被存入桶状移位器15A并且靠左放置。在随后的第二周期中,长度为16位元的位元流b输入位元流包装模块15,为使位元流b邻接于位元流a右侧放置,桶状移位器15A在接收位元流b的同时,对位元流b施以8位元的向右移位。
在第三周期中,长度为24位元的位元流c被传送至位元流包装模块15。由于桶状移位器15A的剩余容量不足,位元流c被拆解为长度分别为8位元、16位元的位元流c1、c2,分别存放在桶状移位器15A、15B中。假设位元流包装模块15应产生的封包长度固定为32位元。因桶状移位器15A中的位元流a、b、c1已足够组成一个封包,在第四周期中,位元流包装模块15除了接收新的位元流d,亦将位元流a、b、c1串接合并为一个封包后输出。如图2(B)所示,位元流c2会被搬移至桶状移位器15A的最左侧。位元流d则是被存入桶状移位器15A中邻接位元流c2的区段。
由以上说明可知,为了正确串接各个位元流,位元流包装模块15每次在接收位元流的同时,必须选择性地利用桶状移位将位元流搬移至正确的区段。就图2(B)所示的范例而言,为了紧邻位元流a,位元流b的起始位置必须是桶状移位器15A中自左端数来第9位元的位置,因此需要向右移位8位元。为了紧邻位元流b,位元流c的起始位置则必须是自左端数来第25位元的位置,因此需要向右移位24位元。于此范例中,桶状移位器15A、15B各自能提供的最大移位量为32位元。
近来随着画面尺寸和画面解析度的提高,位元流的平均长度不断增加。举例而言,过去每个位元流所包含的内容至多不超过32位元,但现在的位元流长度可能会长于32位元。此外,为了配合影像数据量的大幅增加,对编码器硬件速度的要求也逐渐升高。举例而言,若可变长度编码模块14被要求在每个周期内处理两笔数据,位元流包装模块15在每个周期内所接收的位元流长度即可能长于32位元。相对应地,位元流包装模块15必须能在单一周期中提供高于32位元的最大移位量。
就当前的技术水准而言,实现最大移位量高于32位元(例如64位元)的桶状移位器并不困难。问题在于,移位量愈大,完成移位所需要的时间就愈长。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如果位元流包装模块15无法配合可变长度编码模块14产生位元流的速度,顺利完成位元流的接收、移位、合并、输出,位元流包装模块15很可能是拖慢影像编码器整体速度的瓶颈。
若藉由提高转换/量化模块12所采用的量化程度来减少后续数据量,虽可缓解对位元流包装模块15的速度要求,却会牺牲影像品质,并不是理想的对策。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7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