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相三极全封闭触点式面接触插头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6994.5 | 申请日: | 2012-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4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长海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502;H01R13/52;H01R2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3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相 三极 封闭 触点 接触 插头 插座 | ||
1.一种单相三极插头其最高使用电压为250伏,每个电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长条形金属板,在三个电极的一端弯成90度并钻眼、绞丝,用螺丝与外部电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极、地线极、零线极三个长条形金属板电极的另一端焊有耐高温的金属触点,触点的形状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带有触点的三个长条形金属板平行排列,首尾对齐,地线极居中,火线极、零线极在地线极两侧,插头未与插座连接时处于全封闭状态,连接后仍处于全封闭状态,在插头插进和拔出插座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全封闭状态,插头与插座连接后插头上三个电极触点与插座里三个电极触点闭合形成弹性面接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三极全封闭触点式面接触插头其特征在于:三个触点分别焊接在长条形铜板(7)、铜板(8)、铜板(9)的一头,但不与铜板对齐,而是略向后一点,三个长条形铜板在每块板的一侧突出一方块用来固定三个铜板在托板中的位置不变;托板正面有三个长条形槽(107、108、109)与三个长条形铜板(7、8、9)外形相吻合,三个长条形铜板固定安装在托板正面槽里,托板上三个长条形槽(107、108、109)前部有暗槽(58、59、60)与三个长条形铜板前部吻合,在托板靠近接线螺丝一端伸出两块挡板(50、51)将三个螺丝接线点分开,托板背面也设有凹槽,设有两个定位珠定位点(52、53)用来确定插头申入插座的尺寸,背面还设有弹簧轴轴孔(54)及一个可通过轴,挡住轴上弹簧(20)的机构(55),托板靠近接线螺丝一端两侧各有一个螺丝孔(56、57)用来固定固定套。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带有触点的三个铜板及一个托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三个带有触点的铜板置入托板后在托板后部设有一个固定套(11)、固定套上盖(19),固定套内壁中间部位沿四边有突出的长条形板,所围成的形状与托板后部形成紧固配合,将带有触点的三个铜板靠近接线螺丝一端被压住,固定套两侧各有一个孔(110、110a),用两个螺丝(12、13)穿过孔将其固定在托板(10)上,固定套正面中间部位开有一个长条形孔,孔中间向上有一个半圆形口(61),固定套下部两侧(101、101a)向里收靠近托板,固定套中间两侧有两个圆孔(116、117),是用来与固定套上盖连接的螺丝孔;国定套上盖(19)左右及上端各有一个立板(62、63、64)将上盖内部两个方形立柱(65、66)及一个凸出板(67)围起来,在一侧立板上留有一个方形孔(68),该孔也可以制成圆形或其它形状;上盖内部两个方形立柱内部设有螺丝帽,固定套上盖里凸出板为上窄下宽,与固定套所开长条形孔成紧固配合,固定套上盖(19)与固定套(11)合上后凸出板(67)将弹簧轴(14)一端(55)压住使其固定,固定套(11)、固定套上盖(19)对插头后部起到封闭作用。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带有触点的三个铜板及一个托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三个带有触点的铜板置入托板后,托板前部设置一移动套,移动套由移动套上板(16)、移动套下板(15)、移动套复位弹簧(20)和移动套复位弹簧轴(14)等零部件组成,在移动套下板上有一块凸出的厚板中间有轴孔(69)下板两侧中间部位各凸出一方块(131、102),移动套上板两侧立板上有长条形槽(130、70)与下板两侧凸出方块(131、102)相配合,移动套对插头前部起到封闭作用。
5.一种单相三极插座,其最高使用电压为250伏,外部电线与插座连接时采用螺丝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极、地线极、零线极三个电极是由三个铜辫子与三个焊在金属板下面具有耐高温的金属触点连接后共同组成,触点的形状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三个触点平行排列,首尾对齐,地线极居中,火线极、零线极在地线极两侧,其间隔距离与插头上三个触点一样,插座未与插头连接时处于全封闭状态,连接后仍处于全封闭状态,在插头插进和拔出插座的过程中插座始终处于全封闭状态,插座与插头连接后插座上三个电极触点与插头里三个电极触点闭合形成弹性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长海,未经李长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699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