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烃装置及在线监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6444.3 | 申请日: | 201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9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尹彪;卢菲娜;黄宝进;禹浩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赛宝伦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在线 监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质量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除烃装置及在线监测仪。
【背景技术】
化工企业向环境中排放的气体及汽车尾气等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烃类物质。在进行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烃类物质不仅会影响在线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如SO2分析仪)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能对设备的仪器管路造成污损。因此,对进入监测设备的空气进行预处理,尽可能除去烃类物质,对于提高监测的精度及保护监测设备至关重要。
工业上使用的传统的除烃方法是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对进入监测设备的空气预先经过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但是活性炭对烃类物质的吸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部分烃类物质不能处理,会影响到检测精度和污损监测设备,并且需要定期更换,维护成本相对较高,且会产生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除烃效果好的除烃装置及在线监测仪。
一种除烃装置,包括:
内管,采用对于烃类物质具有选择渗透性的复合硅橡胶膜材料制成,对流经的样气进行渗透处理,使烃类物质渗透至内管外壁;
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围,与所述内管之间具有气体流通通道,用于供反冲气气流流经所述气体流通通道时带走所述内管外壁的烃类物质;及
三通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使样气和反冲气能够分开在内管和所述气体流通通道中流通。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为复合硅橡胶管,所述样气流经所述内管,所述内管对样气中的烃类物质选择渗透,使所述样气中的烃类物质由所述内管的管壁渗出。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为金属管,所述外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管的外径。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三通组件为两个三通接头,分别安装在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两端;所述三通接头包括外通接口、内通接口和公共接口,所述内管穿过所述公共接口,延伸至内通接口并安装于所述内通接口,所述内管与所述内通接口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外管的端口与所述公共接口连接,用于连通所述气体流通通道和所述外通接口。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样气气流与所述气体流通通道的反冲气气流方向相反,所述样气的气流量和反冲气的气流量的比例为1∶1。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抽气泵,所述抽气泵与所述气体流通通道相连,用于抽取所述气体流通通道内的气体,形成由所述内管内壁至外壁的渗透压。
一种在线监测仪,包括监测设备,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气体采集口和气体排空口,用于对进入气体采集口的气体进行空气质量标准检测、输出检测结果并将检测后的气体通过气体排空口排出,还包括上述除烃装置,所述除烃装置安装于所述监测设备的气体采集口。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除烃装置的内管的一端通过所述三通组件与所述监测设备的气体采集口连接,所述内管的另一端用于抽样采集空气。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三通组件为两个三通接头,分别安装在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两端;所述三通接头包括外通接口、内通接口和公共接口,所述内管穿过所述公共接口,延伸至内通接口并安装于所述内通接口,所述内管与所述内通接口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外管的端口与所述公共接口连接,用于连通所述气体流通通道和所述外通接口;所述除烃装置还包括抽气泵,所述抽气泵与一个三通接头的外通接口相连,另一三通接头的外通接口与所述气体排空口相连;所述气体采集口与一个三通接头的内通接口相连,另一三通接头的内通接口用于抽样采集空气。
所述内管的样气气流与所述气体流通通道的反冲气气流方向相反,所述样气的气流量和反冲气的气流量的比例为1∶1。
上述除烃装置,流经内管的样气经内管的选择渗透性处理,使样气中的烃类物质渗透至内管的外壁,伴随反冲气气流带出装置。由于复合橡胶膜材料的高选择渗透性,除烃种类多、效果好,处理后的样气中几乎没有烃类物质残留,有利于后续的在线监测以及在线监测仪的保护。另外,该装置可以长期使用,无需定时更换,无后期的维护成本,成本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较佳实施例的除烃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传统的除烃方法除烃效果不理想,以及除烃成本投入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成本低、除烃效果好的除烃装置及在线监测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赛宝伦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赛宝伦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6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