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及包括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1063.6 | 申请日: | 2012-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5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轩维;黄士展;叶政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1/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包括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支撑件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制作技术快速的进步,以及其具备有轻薄、省电及无辐射线等优点,使得液晶显示器大量地被应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录影机、移动电话、电脑屏幕及液晶电视等各式电子产品中。但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性的显示面板,需要借助背光模块所提供的光源才能产生显示的功能。
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通常需要安装数个支撑件于背光模块和液晶面板或背光模块和例如扩散板等的光学板之间以将液晶面板或光学板维持于一固定的水平高度。在高对比液晶显示器的应用,由于背光模块中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是单独分别控制,加上如前所述所选用光学板的亮度集中特性,支撑件附近的亮度可能因周围发光二极管的明暗程度不同或是支撑件本身的存在,使得光线折射或反射不平均而产生阴影。
图1显示已知技术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背光模块50包括一支撑件51以及多个光源52。如图1所示般,由于支撑件51和其周围光源52间的相对位置或支撑件51周围光源52彼此的亮度差异会造成支撑件51附近有明显的阴影,此阴影将进一步造成在背光模块支撑件附近实际影像的失真。
基于上述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消除显示器装置背光模块中支撑件周围阴影的方法,以确保整体影像显示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可改善背光模块中支撑件周围产生阴影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基板、一光源及至少一多边形支撑件。基板包括一底面,且光源设置于基板上。多边形支撑件的横截面包括一第一侧边且第一侧边的中点与光源的连线在底面上的投影线与第一侧边在底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介于80度至100度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其中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块之上,且一设置于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之间的光学膜片受支撑件所支撑。
借由支撑件面对光源的一侧面的结构特征,来自光源的光线得以顺利穿过该支撑件,使支撑件相反于光源的一侧可获得充足光线,进而解决暗带现象造成画面亮度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显示已知技术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3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
图4显示图3中沿a-a截线朝相反于方向V所视的剖面图;
图5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
图8显示图7中沿b-b截线朝相反于方向V所视的剖面图;
图9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
图10显示图9中沿c-c截线朝相反于方向V所视的剖面图;
图11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显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
图14显示图13中沿d-d截线朝相反于延伸方向V所视的剖面图;以及
图15显示图14的S区域中第三光源的光线强度沿X方向的变化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显示装置;
10~显示面板;
20~光学膜片;
100~背光模块;
110~基板;
111~第一区域;
113~第二区域;
115~底面;
120~第一光条;
122~第一光源;
125~光学透镜;
130~第二光条;
132~第二光源;
135~光学透镜;
140、140’~多边形支撑件;
141~连结座;
143~本体;
143a~第一侧边;
143b~第二侧边;
145~加强结构;
150~隔板;
200~背光模块;
210~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10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