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靠背包布机的3D包布张紧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9595.6 | 申请日: | 2012-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5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施洪明;陈建平;倪冬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研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7/40 | 分类号: | A47C7/40;B68G7/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聂汉钦 |
地址: | 21411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背包 包布张紧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布靠背座椅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对该种座椅靠背进行包布的包布机。
背景技术
包布靠背座椅广泛用于家居及各种办公场所,舒适度是包布靠背椅的一个重要指标。包布靠背椅的舒适度主要取决于3D(即三维曲面)靠背架及包布靠背垫的张紧形态,符合设计要求的包布靠背垫应该在靠背网布上的不同位置有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不同张紧力。现有技术中由人工制作3D形式的靠背垫,其制作方法的步骤如下:
一、首先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及制作3D形式的靠背架;
二、按3D靠背架的形状和大小的包裹要求,裁剪和展开网布;
三、将上步骤的网布在夹持状态下张紧;
四、将上步骤张紧的网布与3D靠背架贴合及压紧;
五、将压紧后的网布的周边包裹3D靠背架,并进行环压;
六、环压后的网布周边与3D靠背架的周边超声焊接,制得3D靠背垫成品。
上述由人工作业制作的3D靠背垫,无法确保靠背网布上的不同位置有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不同张紧力的质量要求,靠背垫产品质量低,次品率高,并且制作时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申请人针对上述3D靠背垫人工加工的缺点,进行改进和设计,提供一套3D包布靠背垫的自动包布加工的生产线。本发明针对上述人工加工方法的第三步骤,提供一种座椅靠背包布机的3D包布张紧机构,其能够自动将网布张紧在3D靠背架上,成为所要求的3D形状,并保证网布各处有符合设计要求的张紧力。达到节省人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座椅靠背包布机的3D包布张紧机构,包括中心开有托布机构安放孔的固定板,在固定板上在所述托布机构安放孔的周围固定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气动滑台座,气动滑台座连接气动滑台,气动滑台与气动系统连接,气动滑台连接夹持固定板,夹持固定板的一端借助铰轴连接气缸转板,气缸转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下夹板及气缸座,气缸座与气缸的缸体铰接,气缸的活塞杆与翻转板铰接,下夹板通过支架与翻转板铰接,翻转板的一侧连接上夹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夹持装置在所述托布机构安装孔的周围按对边成组对称安装以及按对角线成对对称安装;所述上夹板上连接有夹钉;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相对于水平面带有向上的张角。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与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相比,能够将网布张紧成符合设计要求的3D形状,以及保证网布各处有符合设计要求的不同的张紧力,并能够节省人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夹持装置的左视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夹持装置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图2,本发明包括中心开有托布机构安放孔的固定板1,图1中所述托布机构安放孔中已经安放网布3,该安放孔的形状和大小应与托布机构吻合。在固定板1上于所述托布机构安放孔的周围固定夹持装置2,所述夹持装置2包括气动滑台座20,气动滑台座20连接气动滑台22,气动滑台22与气动系统连接,气动滑台22连接夹持固定板24,夹持固定板24的一端借助铰轴连接气缸转板25,气缸转板2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下夹板26及气缸座21,气缸座21借助铰轴连接气缸23,气缸23的活塞杆通过铰轴31与翻转板27连接,下夹板26借助一对支架板、安装于支架板上的轴承以及铰轴30与翻转板27连接,转板27的一侧连接上夹板29。铰轴31的垂直高度大于铰轴30的垂直高度,而且气缸23的活塞杆相对于水平面带有向上的张角,避免气缸23的活塞杆推动翻转板27向前翻转时产生死角。
见图1,夹持装置2在所述托布机构安放孔的周围按对边成组对称安装以及按对角线成对对称安装:作为实施例,见图1,在所述托布机构安放孔中安装有待撑布张紧的网布3,在固定板1上在所述托布机构安放孔的周围安装有20个夹持装置2,根据网布3的长度大于宽度的设计尺寸,其中在一组长对边上分别安装有5个夹持装置2,在一组短边上分别安装有3个夹持装置2;在4个对角上分别对称安装有1个夹持装置2。见图2,所述各夹持装置2的上夹板29上连接有外凸的夹钉28,夹钉28加大上下夹板对网布的夹持力。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1)、初始状态:见图1、图2,初始状态时夹持装置2的上夹板29与下夹板26呈打开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研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研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95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