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焊机防触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8767.8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4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左敬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左敬民 |
主分类号: | B23K9/10 | 分类号: | B23K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焊机 触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触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通过一根指环信号线,将电焊工身体任意部位触电时的微弱电感应信号同步、准确地提取出来,并迅速驱动大功率继电器或接触器断电的电焊机防触电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行业焊接作业量大,作业环境复杂,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防触电技术手段保护电焊工,多年来常有电焊机电死人的事件发生,一直以来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各行业使用的电焊机节能器也有空载时的辅助防触电功能,这是靠空载和焊接时低高电压转换实现的,空载时电压低(一般设为12V),电死人的可能性就小很多。空载电压也不能太低,否则焊接起弧困难。但象压载舱焊接作业这种危险场合,6V以上的空载电压仍可能电人致死。焊接时接触高电压被电死业界至今毫无办法。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实时地把人体从头到脚任意部位刚触电时(触电电流很微弱)的微弱生物电感应信号正确率100%地提取出来(这一信号一般为微安数量级),用于迅速自动切断电源。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因而困扰了船舶工程界多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只要触电,就可以在电焊工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立即断电的电焊机防触电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焊机防触电装置,包括有,指环线,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指环线相连的防触电电路、指环线检测电路以及传输合闸信号电路,所述的防触电电路、指环线检测电路以及传输合闸信号电路的输出分别连接接触器开关电路,所述的传输合闸信号电路的输出还连接防触电电路,所述的接触器开关电路的输出连接指环线检测电路。
所述的指环线是由芯线、绝缘层、屏蔽层和外绝缘层由里到外依次包裹构成。
所述的防触电电路包括有与指环线相连的前置放大电路,与前置放大电路相连的放大输出电路,与放大输出电路相连的1117稳压器,以及与放大输出电路相连的发光二极管LED3,所述放大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还通过传输合闸信号电路中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K1-2接地。
所述的前置放大电路包括有光电耦合器G1,所述光电耦合器G1的1脚通过电阻R12连接3.3V电源,5脚通过电阻R13连接3.3V电源,4脚作为输出连接放大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该4脚还分别通过电容C2和电阻R3接地,2脚连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依次通过二极管D1和电阻R1连接指环线,该基极还分别通过电容C1接地、通过电阻R2接地以及通过二极管D2与二极管D3的串联接地,该基极还依次通过试验按钮TB和电阻R8的串联连接3.3V电源;所述的光电耦合器G1为三极管输出的光电耦合器或达林顿输出的光电耦合器。
所述的放大输出电路包括有光电耦合器G2,基极与光电耦合器G2的4脚相连的三极管T2,以及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相连的继电器K3,所述光电耦合器G2的2脚依次通过可控硅3与传输合闸信号电路中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K1-2接地,可控硅3的触发端连接置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光电耦合器G2的1脚通过电阻R9连接3.3V电源,5脚通过电阻R11连接3.3V电源,所述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还分别通过通过电阻R6与发光二极管的串联连接3.3V电源,以及通过二极管连接3.3V电源,所述继电器K3的另一端连接3.3V电源,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连接接触器开关电路;所述的光电耦合器G2为三极管输出的光电耦合器或达林顿输出的光电耦合器。
所述的指环线检测电路包括有与门前处理电路,所述与门前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指环线,输出端通过接触器开关电路中的接触器KM的辅助触点KM2连接3.3V电源,与门前处理电路还分别通过电容C4接地以及连接与门J1,与门J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6与电阻R18的串接连接三极管T3的基极,与门J1的该端还通过电阻R16与电容C5的串接接地,以及通过电阻R16与电阻R17的串接接地,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分别通过二极管D5以及继电器K2连接接触器开关电路中的接触器KM的辅助触点KM2的一端,接触器KM辅助触点KM2的另一端连接3.3V电源,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连接接触器开关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敬民,未经左敬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87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海耐压圆口法兰对接锁死解脱装置
- 下一篇:胀管机的双工位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