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呼气阀的口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8653.3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1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邓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中海医疗用品(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1 | 代理人: | 孙大勇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呼气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罩,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呼气阀的口罩。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和医疗领域中,口罩的应用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口罩主要为平面结构。申请公布号为CN101816466A的中国发明专利于2010年9月1日公开了“碗状立体型折叠式防尘口罩”,其技术方案是:一种碗状立体型折叠式防尘口罩,口罩里层是无纺布骨架,外层是面布,里、外层之间是过滤布和网格布,网格布中段有一条水平焊线,与该水平焊线相连接向下延伸至口边有一条垂直焊线,沿水平焊线和垂直焊线能够折叠,口罩与人脸接触面的鼻梁和下额粘贴有硅橡胶,在水平焊线下方一侧设置有单向呼气阀。本发明的优点是能进行折叠,且复原后保持原有的形状;占用体积小,为包装运输提供了方便,使用者可随手放入衣袋中携带。但该技术方案中的单向呼气阀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从而导致口罩的造价较高、适用面不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呼气顺畅、易于加工且便于广泛推广应用的口罩。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呼气阀的口罩,包括立体杯罩和设置在所述立体杯罩上的呼气阀,所述呼气阀由楔形细槽构成,所述楔形细槽沿背离人体面部方向延伸,所述楔形细槽延伸方向的末端为两片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紧靠在一起的薄片。
优选的,所述呼气阀设在所述立体杯罩上靠近人体下巴的一端。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在所述立体杯罩的边缘上连接有软质密封圈,所述软质密封圈包括和立体杯罩相连接的第一端、与人体面部相配合的圈体以及向人体口部延伸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端和鼻子配合的位置开设有与鼻梁配合的缺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立体杯罩上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包括缚头带和束颈带,所述缚头带和所述束颈带在人体左右脸部位置为X形交叉结构。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立体杯罩中设有凹形支撑架,所述无纺布层包括前无纺布层、中间无纺布层和后无纺布层,所述立体杯罩包括依次叠合的前无纺布层、支撑架、中间无纺布层、过滤棉层和后无纺布层。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架包括不在同一个平面内且相互连接的第一环和第二环,所述第二环所围成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环所围成的面积。
通过实施本发明可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一种带有呼气阀的口罩,包括立体杯罩和设置在所述立体杯罩上的呼气阀,所述呼气阀由楔形细槽构成,所述楔形细槽沿背离人体面部方向延伸,所述楔形细槽延伸方向的末端为两片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紧靠在一起的薄片。这种呼气阀结构可以在呼气的时候及时打开,顺畅地排出呼出的气体,在吸气时呼气阀会及时关闭,让待过滤气体通过多层过滤层过滤后进入到口罩内,这样可以在保证口罩良好的过滤效果的前提下保证呼吸的顺畅,提高了佩戴的舒适度。所述呼气阀设在所述立体杯罩上靠近人体下巴的一端,这样的结构使得呼气阀和鼻孔正对着,呼出的气体可以快速及时地排出,避免了呼出气体未完全排出而造成闷气,提高了佩戴的舒适度。
在所述立体杯罩的边缘上连接有软质密封圈,所述软质密封圈包括和立体杯罩相连接的第一端、与人体面部相配合的圈体以及向人体口部延伸的第二端,
在所述第二端和鼻子配合的位置开设有与鼻梁配合的缺口。这种结构保证了在佩戴时口罩和人体面部紧密结合,从而杜绝了待过滤空气从口罩和人体面部的缝隙进入到口罩内的风险,提高了过滤效果。
所述立体杯罩上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包括缚头带和束颈带,所述缚头带和所述束颈带在人体脸部位置为X形交叉结构,所述X形交叉结构设置在人的左右脸部位。这种结构使得缚头带给立体杯罩施加一个斜向上的力,束颈带给立体杯罩施加一个斜向下的力,从而使得立体杯罩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和人体面部可以紧密结合。头部和颈部与耳朵相比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从而保证了在完全满足口罩密封性的拉力要求的前提下有较好的佩戴舒适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中海医疗用品(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深中海医疗用品(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86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