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幼苗培育的小水体微生物群落调控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18574.2 申请日: 2012-01-20
公开(公告)号: CN102550459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1
发明(设计)人: 邱德全;申玉春;邱明生;杨世平;王成桂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A23K1/18;A23K1/16;A01G33/00
代理公司: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代理人: 刘广生
地址: 524089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幼苗 培育 水体 微生物 群落 调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幼苗培育的小水体微生物群落调控方法,具体涉及水产无脊椎动物家系选育中用于幼苗培育的小水体微生物群落调控技术,属于海水经济动物育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南美白对虾作为南方主要养殖品种,南方每年需要生产4000亿-5000亿以上的虾苗。是对虾产业的关键支柱之一。同样东风螺苗需要量达到20亿粒以上。

自20世纪30-40年代,虾苗培育成功,沿用的技术不断进步,剪(烫)眼柄,人工培育亲本,等技术不断开发,而这些技术,绝大部分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员。东风螺苗是在1980s,才开始全人工培育,其技术发展刚起步。近十多年来,随着沿海养殖的进行,水域环境改变,水质恶化,病原生物积累,对虾育苗变得困难了。

现代海水苗种培育产业分工已经十分细致,从亲本孵化到产卵,进一步进入无节幼体或面盘幼体期,为一个阶段,而幼体到幼苗(1cm大小)为一个阶段,可以由不同苗场操作。目前无节幼体或面盘幼体到幼苗制作于室内池,池大小为20-30立方,一般每池放苗无节幼体400-1000万尾(20-50万尾/立方)或面盘幼体100万尾。如虾苗培育技术过程包括:准备池子,作水,打底,入无节幼体,无节幼体期1-2d,蚤状幼体-投浮游硅藻1-2d,糠虾期-投开口饵料和浮游硅藻,仔虾期-饵料投喂。由于密度大,水体小,光照不足(1000;LUX,多数在200-500),温度高(无节-糠虾29-31,后期31-33),使苗池水体急剧变化,系统及其不稳定,由此带来高风险。

水体不携带病原问题。其中作为育苗风险的最大问题,还是病毒和细菌病原(如WSSV、TSV、IMNV、致病弧菌等)传入育苗体系中,而幼体对多数病原是敏感的。通过超滤-消毒处理使多数病毒被阻挡在体系外,但是,幼体体内携带的弧菌病原,早期投入藻类携带的弧菌,均将导致育苗过程的病害。

在幼体的早期培育(如无节幼体到糠虾幼体,东风螺面盘幼体期),残藻带来水体的污染,加上幼体开口后肠道生态系统重新构建,开口饵料摄入后肠道消化功能较差,体质减弱,易于感染病菌,常常导致开口时期的大量死亡。

中后期水质败坏严重。苗池育苗,换水量少,早期(10d)基本不换水,投入的饵料均含高蛋白(不低于53%),富含氨基酸、糖类,各种维生素等高营养饵料,细菌种群可以爆发性生长,再急剧降低浓度,从而带来水质理化因素变化,如碱度、PH、氧化还原电位、含氮无机小分子物、磷酸盐等,使水体不适合于生物生存生长,进而使幼体或幼苗生活残余物不被溶解和分解,水体出现大量块状物,或者其他生物生长,出现粘性物。

由此,导致幼苗死亡率高居不下,如对虾,除溞状幼体Z2期开始,开口摄食导致死亡高峰,糠虾幼体,也有高的死亡率,当进入仔虾期,多部分苗池已经存活率低于50%。

目前,有一些技术的提出,对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如生态育苗,利用室外大池对后期苗继续培育,但是,剧烈的条件变化和室外相对恶劣的培育条件带来的高死亡率问题。也有人采用清水育苗技术,严格水处理,尽量控制和减少微生物的干扰,由于生态系统单一脆弱,这往往带来高的风险。

专利(申请号:98110092.9)是虾苗育苗的设施控制系统,专利(申请号: 03145558.1)涉及一种虾苗培育水过滤,臭氧处理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186226.7)涉及切断病毒WSSV和TSV传染途径的育苗方法;专利(申请号:200810158016.X)涉及强对虾苗种的免疫力的β- 葡聚糖和壳聚糖构成的药物浸浴液,营养强化的人工配合饲料培育虾苗;专利(申请号:200810198289.7)提供一种工厂化育苗设施设备和循环养殖模式;专利(申请号: 02135494.4)是一种消毒处理,卵子脱毒,代替卤虫的无WSSV对虾苗种生产技术;专利(申请号201010594085.2)利用消毒封闭式设施,生物活菌,控制饲料的虾苗生产技术;专利(申请号201110033585.3)培育轮虫为主要饵料的虾苗培育技术。以上所申报的专利技术不涉及本文申请的发明技术育苗水体发酵并维持的内容。

目前水产育种如对虾、东风螺多采用多性状家系选育,生产培育中,多数要求每一对亲本的单独培育后代,苗种数量少,水体更难控制,变化起伏大,难以调理,幼体入池后1-2d中存活率低,开口期高死亡率,糠虾期饵料营养不足导致种苗质量差,后期水质易于恶化等问题。相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工厂化培育幼苗技术,小水体的控制犹位困难,即使成功,也影响苗的后期生长,未见针对这一问题的同类技术。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85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