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18572.3 申请日: 2012-01-20
公开(公告)号: CN102526129A 公开(公告)日: 2012-07-04
发明(设计)人: 谭登平;刘法锦;魏梅;陈向东;练林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076 分类号: A61K36/076;A61K9/16;A61K47/36;A61P1/12;A61P1/14;A61P1/16;A61P7/10;A61P25/20;A61P29/00;A61P35/00;A61P39/06;A61P43/00
代理公司: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代理人: 李永庆
地址: 528244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超微粉 代替 部分 辅料 茯苓 配方 颗粒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配方颗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功能主治为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主要化学成分为β-茯苓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组氨酸、胆碱和锂盐等。

现代研究认为,茯苓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保肝等多种功能,其中的免疫调节活性及抗肿瘤作用倍受关注。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β-茯苓聚糖,含量很高,约占茯苓干重的93%。研究表明,β-茯苓聚糖水解后,切断其所含的β-(1→6)吡喃葡萄糖支链,成为单纯的β-(1→3)葡萄糖聚糖[称为茯苓次聚糖],则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可达96.88%,在临床使用方面已证实有显著疗效。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60%以上的中药方中均配有茯苓,用量非常之大。茯苓为兼性寄生菌,野生茯苓量极少,目前所使用的茯苓大部分为栽培,常规栽培采用松树段木生产。据医药部门估计,全国每年大约需要2万余吨干茯苓,而每生产1吨干茯苓大约需要20立方米的松木,这样,每年用于生产茯苓的松木就达40余万立方米。在浙江等地区,在没有计划批准的情况下,私自砍伐松木种下茯苓,林业部门会征收的高额罚款,而贵州省有些地区,为了防止森林的乱砍乱伐,由政府出工资,在每个乡村配备山林督管员,可见,茯苓种植与林业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这种药食两用的资源越来越紧张,价格也不断攀升,因此合理利用茯苓药材资源迫在眉睫。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饮片剂型改革,是以规范炮制的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动态提取、低温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制成的颗粒剂,在临床上代替中药饮片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具有组方灵活,服用方便,服用量小,质量可控,容易保存,携带方便等优点。

茯苓配方颗粒的传统做法是,将茯苓饮片经过加水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而制成,茯苓主要含β-茯苓聚糖,不溶于水,水提取得率很低,通常只有1~2%左右,而茯苓的每日用量为10~15g,按照每袋茯苓配方颗粒相当于饮片10g计算,每袋装入的茯苓纯膏粉只有0.1~0.2g,由于包装机的限制,颗粒剂的最小包装量为0.7g,按此装量计算,至少每袋需要加入0.5g的辅料。这样一来,一方面,茯苓饮片的提取率低,每1吨茯苓饮片只能得到10多公斤提取物,大部分β-茯苓聚糖都当药渣抛弃,不仅浪费大量药材,而且提取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另一方面,为了填充装量,又要添加大量辅料,按照目前每年销售量1亿袋计算,每年消耗辅料50吨,增加了大量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取茯苓饮片,按以下步骤分别制成茯苓浓缩液A或茯苓浓缩粉B和超微研磨液C或超微研磨粉D:

第一步:取茯苓饮片,加水煎煮1~2次,每次加投料量6~10倍的水,加热煎煮1~3小时;药液滤过,真空浓缩至药液总量为投料量的5~10%,滤过,得茯苓浓缩液A,或喷雾干燥,得茯苓浓缩粉B。

第二步:另取茯苓饮片,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60~120目筛,然后将粉碎的饮片超微粉碎,调节分级叶轮频率为30~40Hz,收集粒径小于500目的超微粉,加茯苓超微粉重量1~3倍量的水或第一步制得的茯苓浓缩液A,加入适量淀粉类药用辅料,加热煮沸10~20分钟,再静置20~30分钟,搅拌均匀,用胶体磨研磨1~3次,每次研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得茯苓超微粉研磨液C,或喷雾干燥,得茯苓超微研磨粉D。

将以上得到的茯苓浓缩液A和茯苓超微粉研磨液C混合均匀,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60~190℃,出风温度80~95℃,塔内负压-0.01~0.05Mpa,收集喷干粉,混合均匀即得;或茯苓浓缩粉B和茯苓超微研磨粉D混合均匀,10~30目筛制粒,包装,即得;

上述的胶体磨的转速为每分钟2000~4000转,定转子的缝隙为0.2~0.5mm;

上述的淀粉类药用辅料包括糊精、麦芽糊精、倍他环糊精的一种或多种辅料组合;

上述淀粉类药用辅料添加量为超微粉量的30~50%,茯苓超微粉研磨液C的干固物含量达25%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85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