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8114.X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0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纯一;浅利直纪;久保田信孝;竹井义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H33/04 | 分类号: | H01H33/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冰冰;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涉及能够提高隔离开关或负荷开关这样的开关的开闭特性的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开关中的隔离开关由于与断路器不同、没有大电流遮断的任务,因此使用比较简易的结构。但是,有时要求负担与断路器相比电流小但几千安的回路电流或充电电流等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或者产生磁场来驱动电弧、或者封入SF6气体,提高消弧能力的技术为我们所知。例如,有日本的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8-84717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
上述现有技术的开关存在以下问题。
驱动电弧的技术虽然能够抑制触点或电极等的消耗或损伤等,但为了控制电流路径,电极结构变得复杂,组装作业等困难。并且,使用SF6气体(Sulfur or sulphur HexaFluoride,六氟化硫)的技术虽然通过优良的绝缘性能能够达到小型化的目的,但为了不散发到大气中不得不进行严格的管理。因此,期待即使使用管理容易的存在于大气中的干燥气体等绝缘气体也能够抑制大型化、抑制触点等的损伤,能够达到提高开闭特性的目的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使用与环境协调的绝缘气体、达到了提高开闭特性的目的的开关。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实施形态的开关具备以下结构。即,包括固定侧电极部和与上述固定侧电极部相对配置的可动侧电极部;上述可动侧电极部具有与操作机构连结的移动自由的可动侧电极轴;上述固定侧电极部具有:固定侧电极轴,该固定侧电极轴的顶端与上述可动侧电极轴之间接触/分离,并且移动规定距离,电极推出弹簧,将上述固定侧电极轴推出到上述可动侧电极轴一侧地施力,和通电触点,配置在上述固定侧电极轴的外周,并且与上述可动侧电极轴的外周侧面接触/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开关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A、2B为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开关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开关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开关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开关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固定侧电极部;1b.可动侧电极部;2.绝缘容器;3.固定侧导体;4.固定侧电极轴;5.环形触点;6.触点座;7.指形触点;8.弹簧座板;9.电极推出弹簧;10.固定侧护罩;11.可动侧电极轴;12.可动侧护罩;13.绝缘气体;14.绝缘被膜;15.耐电弧性部件;16.磁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参照图1、图2A和图2B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开关。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开关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2A为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开关的动作的剖视图。另外,各图用实线表示开关的主要结构,附带的结构用双点划表示。
如图1所示,开关包括图示上部的固定侧电极部1a和与固定侧电极部1a的轴方向相对配置的图示下部的可动侧电极部1b,它们被设置在用双点划表示的筒状绝缘容器2内。
在固定侧电极部1a中,成为一个电流通路(current path)的环状固定侧导体3被固定在绝缘容器2的一端。沿轴方向自由移动规定距离的固定侧电极轴4通过环形触点5贯穿到固定侧导体3的中央开口孔中。固定侧电极轴4贯穿的筒状的触点座6固定在固定侧导体3上。在触点座6的外周顶端,环形地设置有多个指形触点7。
弹簧座板8固定在固定侧电极轴4的中间部。在弹簧座板8与固定侧导体3之间设置有将固定侧电极轴4向图示下方向的可动侧电极部1b侧推出地施力的电极推出弹簧9。在指形触点7的外周设置有固定在触点座6上的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筒状的固定侧护罩(shield)10。
在可动侧电极部1b上设置有可动侧电极轴11,可动侧电极轴11的顶端与固定侧电极轴4接触/分离,该顶端成为另一个电流通路;可动侧电极轴11的外周的侧面与指形触点7接触/分离。可动侧电极轴11移动自由地贯穿绝缘容器2的另一端,与未图示的操作机构连接。在可动侧电极轴11的外周设置有固定在绝缘容器2一侧的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筒状的可动侧护罩12。绝缘容器2内密封有干燥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等存在于大气中的绝缘气体13。将它们称为环境适合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81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