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构改良的主牵伸罗拉轴承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7949.3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5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奴国芹;吉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56 | 分类号: | D01H5/56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改良 牵伸 罗拉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牵伸罗拉轴承座,特别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主牵伸罗拉轴承座。
背景技术
粗纱机是将熟条经过5~12倍的牵伸,并加上适当的捻度,使其具有一定强度,以承受粗纱卷绕和在细纱机上退绕时的张力的一种设备。粗纱机5~12的牵伸倍数主要在主牵伸区完成,主牵伸罗拉轴承座不仅起到罗拉轴承、下销棒、二道束棉器支撑作用,而且还影响到纺纱工艺中隔距参数的调节。现有的主牵伸罗拉轴承座为铸件整体式结构,下销棒安装槽口的前挡片在短时间工作中就会出现断裂现象,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粗纱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良的主牵伸罗拉轴承座,该结构改良的主牵伸罗拉轴承座结构简单、牢固,方便装配,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改良的主牵伸罗拉轴承座,轴承座是设有供轴承固定的圆弧形凹槽,所述轴承座位于圆弧形凹槽径向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纵向下陷的台阶,还设有第一、二挡块,第一、二挡块分别能够拆卸固连于轴承座两侧的台阶外侧壁,第一、二挡块纵向高于轴承座台阶的高度,第一、二挡块与轴承座两侧的台阶分别形成与圆弧形凹槽轴向平行的沟槽状间隙,该沟槽状间隙恰能够用来容置和支撑粗纱机主牵伸区下销棒及二道束棉器撑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当第一、二挡块出现断裂时,只需拆卸下来更换新的即可,无需更换整个轴承座,节省了更换成本,提高了更换速度和生产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挡块都为长方形结构,厚度为6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挡块高出轴承座高度2mm,第一、二挡块高度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挡块分别能够拆卸固连于轴承座两侧的台阶外侧壁的结构为:轴承座两侧的台阶外侧壁上设有若干螺纹孔,第一、二挡块上设有与螺纹孔位置和数量对应的沉头穿孔,还设有沉头螺钉,沉头螺钉穿过第一、二挡块上的沉头穿孔与轴承座上的螺纹孔螺接,沉头螺钉的头部恰容置于第一、二挡块沉头穿孔的沉头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挡块为钢质材质,提高了其承载强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主牵伸罗拉轴承座做成分体结构,即使出现第一、二挡块失效的现象,也可方便的进行局部更换,避免了轴承座整体报废的现象,节省了更换成本,提高了更换速度和生产效率,同时将第一、二挡块材料改为钢质,提高了承载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结构改良的主牵伸罗拉轴承座,轴承座2是设有供轴承7固定的圆弧形凹槽,所述轴承座2位于圆弧形凹槽径向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纵向下陷的台阶,还设有第一、二挡块1、3,第一、二挡块1、3分别能够拆卸固连于轴承座2两侧的台阶外侧壁,第一、二挡块1、3纵向高于轴承座2台阶的高度,第一、二挡块1、3与轴承座2两侧的台阶分别形成与圆弧形凹槽轴向平行的沟槽状间隙,该沟槽状间隙恰能够用来容置和支撑粗纱机主牵伸区下销棒5及二道束棉器撑杆6,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当第一、二挡块1、3出现断裂时,只需拆卸下来更换新的即可,无需更换整个轴承座2,节省了更换成本,提高了更换速度和生产效率。
所述第一、二挡块1、3都为长方形结构,厚度为6mm。
所述第一、二挡块1、3高出轴承座2高度2mm,第一、二挡块1、3高度一致。
所述第一、二挡块1、3分别能够拆卸固连于轴承座2两侧的台阶外侧壁的结构为:轴承座2两侧的台阶外侧壁上设有若干螺纹孔,第一、二挡块1、3上设有与螺纹孔位置和数量对应的沉头穿孔,还设有沉头螺钉4,沉头螺钉4穿过第一、二挡块1、3上的沉头穿孔与轴承座2上的螺纹孔螺接,沉头螺钉4的头部恰容置于第一、二挡块1、3沉头穿孔的沉头内。
所述第一、二挡块1、3为钢质材质,提高了承载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79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三维多翼混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