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柱塞式灌装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5365.2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新;钟若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耐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12 | 分类号: | B65B3/12;B65B3/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冠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7 | 代理人: | 诸兰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塞 灌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装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柱塞式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各种电源、防雷器等产品特别是电源的生产中,选用的胶水多带有大量的填充物,目的是为了使产品具有优越的绝缘性能、应力释放性能及良好的阻燃性,其中以美国的道康宁胶水160、170、8760最为常用,胶水内会有60%以上的填充物,填充物的颗粒较大,且大多含有金刚砂等硬度很高的成份。
目前,双液灌胶机的定量传输装置大多采用齿轮泵、活塞泵、螺杆泵等,依靠齿轮的啮合、活塞的行程带动流体流动。然而,上述填充物在静止的时候容易产生沉淀,不仅易对精密传输泵体造成磨损,大概20天左右就需要调整泵的转速或更换泵,造成的维修成本非常高,生产的连续性也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在传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卡泵的现象,需要拆卸,清洗干净泵体。因此传统的双液灌胶机的故障维修率高,维修成本高,不利于自动化的大面积生产。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对泵体精密的传输部分进行烤瓷处理,增加泵体的硬度,从而延长泵体的使用寿命。这种处理方法虽可延长泵体的使用寿命,但是,烤瓷处理使得设备的成本大大提高,烤瓷的表皮脱落会造成产品质量问题,且卡泵的情况依然无法解决,大量的维修时间让人头疼,二是采用螺杆泵,但是维修成本很高,内套的材料需要进口的才能支持一段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稳定可靠、能灌封胶水内带有大量颗粒较大的填充物的柱塞式灌封装置,以克服现有灌封装置存在的卡泵、精密传输泵体故障维修率高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柱塞式灌装装置,其包括:泵体;安装在泵体的顶部开口处的顶封盖;安装在所述泵体的底部开口处的尾封盖;通过顶封盖设置在泵体内上下运动的柱塞轴,其一端外露于所述泵体,另一端位于所述泵体内部。
其中,泵体的下端设有进胶口和出胶口。
其中,所述柱塞轴在泵体内上下运动的行走长度由电动移动平台带动光电开关来确定,定位精度高,可以设定。
其中,所述尾封盖开设有放胶口,该放胶口处安装有放胶阀。
其中,所述泵体的上端还设有排气口,该排气口处安装有不锈钢球阀。
其中,所述柱塞式灌装装置还包括:在顶封盖的中孔内设置包覆柱塞轴的密封圈,在顶封盖的中孔安装用于调节密封圈与柱塞轴之间松紧度的调节压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可大大减少胶水内填充物对密封圈的磨损: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泵体的上部,与胶水接触较少,即使胶水接触到密封圈,由于重力的原因,胶水内填充物多沉积在泵体的底部,对密封圈的磨损较小。
2、克服了胶水内填充物对柱塞泵的磨损:由于柱塞轴与泵体之间空隙较大,因此胶水内填充物对泵体和柱塞轴带来的只是胶水流动而产生的磨擦,其磨损的程度非常小。
3、克服了胶水的沉淀问题:由于柱塞泵的进胶口及出胶口均设置在泵体的下端,柱塞轴向上运动进胶时,周围胶水会自动流动填补柱塞轴抽离后的体积部分,使得泵体下部胶水不会静止沉淀;胶水内填充物因重力的影响多沉积在泵体的底部,由于出胶口也设置在泵体的下端,因此在柱塞轴不断的运动中,胶水会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无法产生沉淀。
4、该柱塞泵的结构简便,加工难度低,精度保证准确,由于密封件磨损周期长,由于没有设置在缸体内部,其更换简便,易于维修且成本很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使用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柱塞式灌装装置(或柱塞泵)包括:用于盛放胶水(胶水中可以含有大量颗粒较大的填充物)的圆筒状的泵体11,该泵体11的下端设有通过单向阀(图未示)与进胶管路(图未示)相连的进胶口111和出胶口112,胶水通过进胶口111进入泵体11,而泵体11内的胶水可以通过出胶口112排出;安装在所述泵体11的顶部开口处的顶封盖12,以及安装在所述泵体11的底部开口处的尾封盖13,分别设置在泵体11两末端的顶封盖12和尾封盖13使泵体11内形成密封空间;通过顶封盖12设置在泵体11内上下运动的柱塞轴14,其一端外露于所述泵体11外部,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泵体11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耐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耐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3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