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场发射阴极的多焦点固定阳极X射线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5171.2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3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代秋声;徐品;邢晓曼;刘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35/04 | 分类号: | H01J35/04;H01J3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毅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发射 阴极 焦点 固定 阳极 射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X射线管,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场发射阴极的X射线管。
背景技术
在强电场下,电子可以通过隧道效应穿过材料表面势垒发生放电现象。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纳米管研制出了场发射电子源,然后利用该电子源研制X射线源。该X射线源的基本技术原理如下:纳米管在外加强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场致发射, 然后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下轰击阳极产生X 射线。采用纳米管后的X 射线源具有许多优点: 无需加热灯丝,可以随时开启,时间响应快,脉冲频率高,寿命比热灯丝更长。
为了实现高频率脉冲发射,带有栅极的场发射阴极X射线管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基于纳米管材料的场发射阴极1、控制X射线管工作的栅极2、控制电子束聚焦的聚焦电极3、接受电子轰击产生X光子的阳极4,如图1所示。
由于场发射阴极X射线管具有脉冲频率高、时间响应快等优点,我们用它设计了一个医用静态CT扫描仪系统。该扫描仪的成像系统由环形X射线源和环形探测器组成,取代了传统CT扫描仪的X射线源和探测器的旋转(如图2所示)。其中,环形X射线由多个场发射阴极X射线源模块组成,包含准直器,每个X射线源模块对应一个准直器狭缝,X射线从狭缝中射出。
采用图1所示的X射线管,每个X射线管只有一个焦点,故只能提供一个角度的投影数据(见图3)。然而CT成像,需要很多个角度的投影数据才能实现断层图像重建(采用解析算法需要的投影角度数为103量级,采用迭代算法需要的投影角度数为102量级)。这就意味着,如果采用图1所示的X射线管,则医用静态CT扫描仪需要与投影角度数相同的X射线管。这不但增加了医用静态CT扫描仪X射线管的数目,而且为工程实现设置了障碍。因为X射线管需要具有适当的热容量,所以其阳极的直径必须大于某个尺寸,进而使得X射线管的直径不能小于某个值(比如5cm)。这样,在环形X射线源直径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比如100cm),所能够使用的X射线管的数目就受到限制(按照上面参数计算,大约能放置60个),有可能不能满足成像需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单个X射线管能够提供的投影角度数,从而减少医用静态CT扫描仪所需要的X射线管数目的基于场发射阴极的多焦点固定阳极X射线管。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场发射阴极的多焦点固定阳极X射线管,包括基于纳米管材料的场发射阴极、控制X射线管工作的栅极、控制电子束聚焦的聚焦电极和接受电子轰击产生X光子的阳极,其还包括一对用于加载电压形成偏转电场的偏转电极,所述的一对偏转电极设置在所述场发射阴极与阳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栅极采用脉冲方式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基于场发射阴极的多焦点固定阳极X射线管将会拥有一个以上的焦点,这样可以显著增加单个X射线管能够提供的投影角度数,从而减少静态CT扫描仪对场发射阴极X射线管数目的需求,使得静态CT扫描仪的工程实现更容易。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纳米管冷阴极X射线管示意图。
图2为医用静态CT扫描仪X射线源和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X射线源发射X光子的成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多焦点固定阳极X射线管工作示意图;其中图5(a)为多焦点固定阳极X射线管工作时偏转电场与栅极电场的时序图,图5(b)在图5(a)时序下电子束打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1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