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叠车专用包袋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3466.6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廖克;廖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哲泰天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68 | 分类号: | B65D85/68;B65D3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贺小明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专用 包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袋,尤其指一种折叠车专用的包袋。
背景技术
折叠自行车或折叠电动车因为车体小巧,可折叠,能够方便进出地铁、公交车、轿车后备箱等,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被广泛使用。通常折叠自行车或折叠电动车在折叠后需要一个包袋来包装,以方便进出地铁、公交车等,但是目前折叠车所使用的包袋都是同普通的手提旅行包袋一样,没有专用为折叠车设计的专用折叠包袋,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如下问题:1,普通包袋开口在上面,所以在装入折叠车时需要一手提起折叠车,一手撑着包袋,一般折叠车本身都有10-20公斤的重量,费力且不容易装入,男士还好,如果是女士或老人一手提起这么重的折叠车,一手撑着包袋,很难一个人装入折叠车;2,由于折叠车在折叠后往往座管会支到低端,座管的下端比较硬且有棱,很容易把包袋的底面扎破,往往折叠车包袋在多次使用后包袋底面已经破掉;3,由于包袋要提起整个折叠车的重量,因此包袋的面料要求厚度和强度较高,尤其是底面一般采用加厚加强的面料,导致整个包袋本身体积和重量较大,包袋本身也不容易携带;4,在换地铁或公交的过程中,由于不方便打开包装推行,因此需要一直提着,不便于携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车专用包袋,这种包袋面可以做到很薄,装入折叠车的过程轻松方便,既是在换地铁或公交的中间路上也不需要打开包袋,就可以推行,用完后叠放体积更小,同时不影响折叠车的携带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车专用包袋,所述包袋包括顶面、底面和侧面,其中,
所述折叠车专用包袋的底面设置有开口;
所述折叠车专用包袋的侧面设置有开叉结构,所述开叉结构延伸至所述开口处;
闭合所述开叉结构可收紧所述折叠车专用包袋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开叉结构为拉链、魔术贴和子母扣中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车专用包袋的顶面设置有活动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车专用包袋的顶面还设置有凸起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折叠车专用包袋与现有技术相比明显有以下优势:1,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提起折叠车就可以轻松装入折叠车,省力省时;2,由于包袋本身在使用过程中不直接受力,所以可以做的薄而轻,耐用,容易叠放携带;3,由于这种折叠车专用包袋是下开口的,所以在换地铁或公交的过程中,在不打开包袋的情况下也可以推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折叠车的整车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折叠车在折叠后的前面15、底面16和顶面14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的折叠车专用包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的折叠车专用包袋的侧面开叉211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的折叠车专用包袋的底面24下开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的折叠车专用包袋的顶面22活动开口222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的人手透过折叠车专用包袋活动开口提拿折叠车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优选的折叠车专用包袋的坐垫伸出活动开口提拿折叠车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优选的折叠车专用包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优选的折叠车专用包袋的整体结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考图1-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车的专用包袋,其中所述折叠车1包括车架12、坐垫13、座管11、后轮17、前轮18等,折叠车4通过车架12上的折叠器121实现折叠,折叠后前轮18与后轮17并列两边,可以推行,座管11折叠后座管11的底端接触地面。折叠车专用包袋2包括顶面22、底面24和侧面,所述侧面优选地包括前面23、后面和侧边21等。折叠车专用包袋20的底面24设置有开口,即折叠车专用包袋2的底面24不封闭,这样折叠车专用包袋2便可以直接从折叠车2的顶部14套入放在地上折叠后的折叠车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哲泰天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市哲泰天产品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3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用造孔剂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气流固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