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量仪器导管的流动振动抑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2231.5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2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宇多信喜;渡边茂行;广田和生;坂田英之;森田英之;中岛诚;栗村力;市川利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21C17/10 | 分类号: | G21C17/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量 仪器 导管 流动 振动 抑制 结构 | ||
1.一种计量仪器导管的流动振动抑制结构,具有:导管,其设于在反应堆容器内的上部堆芯支承板与上部堆芯板之间设置的中空的上部堆芯支承柱的内部;前端喷嘴,其设于所述上部堆芯支承柱的下端,其中,所述计量仪器导管的下端部从上方向下方依次插通所述导管、所述前端喷嘴及所述上部堆芯板的开口部,从而插入堆芯内,
所述计量仪器导管的流动振动抑制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管侧面的至少下部设有下部孔,
借助该下部孔的内侧与外侧的冷却材料的压力差,将所述计量仪器导管按压在所述导管的内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的计量仪器导管的流动振动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部堆芯支承柱的侧面设有压力调整孔,
从所述导管的下端流入所述导管内的冷却材料通过所述计量仪器导管与所述下部孔之间的间隙,从所述导管的内侧向外侧流出后,通过所述压力调整孔,从所述上部堆芯支承柱的内侧向外侧流出。
3.一种计量仪器导管的流动振动抑制结构,具有:导管,其设于在反应堆容器内的上部堆芯支承板与上部堆芯板之间设置的中空的上部堆芯支承柱的内部;前端喷嘴,其设于所述上部堆芯支承柱的下端,其中,所述计量仪器导管的下端部从上方向下方依次插通所述导管、所述前端喷嘴及所述上部堆芯板的开口部,从而插入堆芯内,
所述计量仪器导管的流动振动抑制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管的侧面的上部与下部的两个部位设有上部孔与下部孔,
借助所述上部孔与所述下部孔的内侧与外侧的冷却材料的压力差,将所述计量仪器导管按压在所述导管的内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量仪器导管的流动振动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部堆芯支承柱的侧面的上部与下部的两个部位设有上部压力调整孔与下部压力调整孔,
从所述导管的上端流入所述导管内的冷却材料通过所述计量仪器导管与所述上部孔之间的间隙,从所述导管的内侧向外侧流出,且通过所述上部压力调整孔,从所述上部堆芯支承柱的内侧向外侧流出,
从所述导管的下端流入所述导管内的冷却材料通过所述计量仪器导管与所述下部孔之间的间隙,从所述导管的内侧向外侧流出,且通过所述下部压力调整孔,从所述上部堆芯支承柱的内侧向外侧流出。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量仪器导管的流动振动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调整孔为能够装卸地设于所述上部堆芯支承柱的侧面的插塞的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量仪器导管的流动振动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压力调整孔及所述下部压力调整孔为能够装卸地设于所述上部堆芯支承柱的侧面的插塞的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量仪器导管的流动振动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下部孔更靠上方的位置且所述导管的侧面设有压力导入孔,
从所述导管的下端流入所述导管内的冷却材料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压力导入孔,从所述导管的内侧向外侧流出,且通过所述压力调整孔,从所述上部堆芯支承柱的内侧向外侧流出。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量仪器导管的流动振动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部孔与所述下部孔之间的位置且所述导管的侧面设有上侧的第一压力导入孔与下侧的第二压力导入孔,
从所述导管的上端流入所述导管内的冷却材料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压力导入孔,从所述导管的内侧向外侧流出,且通过所述上部压力调整孔,从所述上部堆芯支承柱的内侧向外侧流出,
从所述导管的下端流入所述导管内的冷却材料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压力导入孔,从所述导管的内侧向外侧流出,且通过所述下部压力调整孔,从所述上部堆芯支承柱的内侧向外侧流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量仪器导管的流动振动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压力导入孔与所述第二压力导入孔之间的位置且所述导管的内周面设有节流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量仪器导管的流动振动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从所述压力调整孔流出的冷却材料导向下方的护罩设于所述上部堆芯支承柱的侧面。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量仪器导管的流动振动抑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从所述下部压力调整孔流出的冷却材料导向下方的护罩设于所述上部堆芯支承柱的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223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