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酰胺尾气回收综合利用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1729.X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石红兵;何利生;黎厚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万利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2 | 分类号: | C01B3/22;C01B3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6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酰胺 尾气 回收 综合利用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废气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甲酰胺尾气回收综合利用工艺。
背景技术
甲酰胺具有活泼的反应性和特殊的溶解能力,可用作有机合成原料,纸张处理剂,纤维工业的柔软剂,动物胶的软化剂,还用作测定大米中氨基酸含量的分析试剂。在有机合成中,医药方面的用途居多,在农药、染料、颜料、香料、助剂方面也有很多用途。甲酰胺也是优良的有机溶剂,主要用于丙烯腈共聚物的纺丝和离子交换树脂中,以及塑料制品的防静电涂饰或导电涂饰等,因此甲酰胺的需求巨大。
甲酰胺的巨大生产量使得其生产过程的尾气排列量也十分巨大,甲酰胺的尾气中富含有85~95%的氢气,剩余部分主要为甲醇、甲酸甲脂等成份。对于这部分尾气的处理,传统的方式是将其作为燃料气燃烧使用,但是由于氢气的热值低,只有10779MJ/m3,相比于氢气的价格,显然这种处理方式非常浪费,此外由于其它杂质在燃烧过程中,会放出刺鼻的气味,污染当地环境,这种甲酰胺尾气处理方式也不易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染小,且可以回收利用的甲酰胺尾气回收综合利用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甲酰胺尾气回收综合利用工艺,包括有如下步骤:
1) 首先在常温下将甲酰胺尾气经氢压缩机加压1.0~1.5Mpa;
2) 然后尾气进入换热器加热到200~400℃;
3) 加热后的尾气进入转化炉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4) 上一步骤反应得到的气体进入加氧转化炉,进一步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氢气;
5) 得到的混合气体再经变换炉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变换炉温度控制在380~450℃;
6) 最后混合气体经MDEA溶液脱除二氧化碳,从而分离得到氢气。
上述步骤3中的反应方程式为:HC00CH3=2CO+2H2
上述步骤4中的反应方程式为:HC00CH3=2CO+2H2
HC00CH3+O2=2CO2+2H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甲酰胺尾气回收综合利用工艺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本工艺步骤,尾气中的甲醇和甲酸甲酯等废弃物最终全部被转化为二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在MDEA溶液中分离出来,其中氢气可以被用作生产合成氨的原料,而二氧化碳的纯度可以达到99%,可以进一步加工成食品二氧化碳出售或者用作焊接保护气,污染小,实现了废气利用,因此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较高。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降低氢压缩机的能耗,并保证压力需求,限定步骤1)控制压力在1.3Mpa。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降低换热器的投入成本,并满足后续反应对温度的需求,限定步骤2)中所述的换热器为气气换热器,温度加热到300℃。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降低能耗并保证反应的转换效果,限定步骤5)变换炉温度控制在41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甲酰胺尾气回收综合利用工艺,包括有如下步骤:
1) 首先在常温下将甲酰胺尾气经氢压缩机加压13Mpa;
2) 然后尾气进入气气换热器加热到300℃;
3) 加热后的尾气进入转化炉发生如下反应:HC00CH3=2CO+2H2,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4) 上一步骤反应得到的气体进入加氧转化炉,发生如下反应:HC00CH3=2CO+2H2;HC00CH3+O2=2CO2+2H2,进一步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氢气;
5) 得到的混合气体再经变换炉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变换炉温度控制在410℃;
6)最后混合气体经MDEA溶液脱除二氧化碳,从而分离得到氢气。
根据反应的实际需求,步骤1中氢压缩机的压力可以控制在1.0~1.5Mpa;
步骤2中然后尾气进入气气换热器可以控制加热温度在200~400℃;
步骤5中可以将变换炉温度控制在380~4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万利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万利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17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