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均匀散射介质承接彩色三维全息图像的光强分布优化方法及其显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9186.8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6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涌天;贾甲;刘娟;潘奕捷;李昕;谢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H1/04 | 分类号: | G03H1/04;G03H1/12;G03H1/22;G02B2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匀 散射 介质 承接 彩色 三维 全息 图像 分布 优化 方法 及其 显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利用均匀散射介质再现光电空间影像的方法及显示系统,具体的,涉及一种针对均匀散射介质散射透射特性来设计计算全息图像的方法及其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三维立体显示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从十八世纪照相术发明迄始,人类一直在追求应用二维媒质作为三维信息的载体。历史上人们发明了数十种巧妙的三维成像技术,例如体视视差照相,视差全景照相,集成照相术(IP),柱镜屏照片,投影式三维成像等。但是,上述这些基于几何光学原理,以聚焦成像为特征的技术并不是真正的三维成像技术,因为它们不能提供人眼视觉系统所需的全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深度提示,仅能提供体视视差信息的部分抽样。因此在分辨力、视场、景深、信噪比、色保真度等方面均难以满足应用的要求。
全息显示技术基于物理光学原理,是以完整记录和重建三维物体波前为基础的三维成像技术,也是迄今唯一能够提供人眼视觉系统所需全部深度信息的裸视真三维显示技术。目前计算全息技术和显示技术的结合使全息技术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形成了计算全息三维显示技术。该技术通过计算机构建三维物体的全息图,然后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再现三维全息图像。一般情况下,透过空间光调制器可以观察到三维虚像,但是受空间光调制器分辨率的限制,导致再现像的视场角与尺寸都较小。另一方面,空间光调制器能投影出三维实像,但是需要散射介质承接。而采用烟雾,水雾等悬浮粒子作为承接介质的系统,这些系统通常设计比较复杂,而且由于烟雾、水雾的不稳定,导致了再现三维像的质量下降。由于介质的吸收和散射,沿着光的透射方向,物体的光强会逐渐降低。光强的减弱在传播方向上遵从如下规律:
式中αa(λ)是吸收系数,αs(λ)是散射系数,z是在介质中光线沿Z方向透射的距离,I0是入射光光强,I是衰减后的光强。由公式(1)可以看出,光强的衰 减随着透射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使得各层光的光强不一致,影响再现像的质量。此外,吸收系数αa(λ),散射系数αs(λ)均是关于波长的函数,均匀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吸收和散射也是不同的,这使得用介质无法很好的承接彩色的三维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均匀散射介质再现空间影像的方法,其方法简便可行、易于实现,且可同时确保再现三维图像的质量不会下降。首先构建一个三维物体,并将该三维物体沿光传播的方法(Z方向)分成若干层,每一层根据再现光的波长以及所处介质的位置加入光强补偿,然后计算出上述物体的全息图,并加载到空间光调制器上;使用均匀散射介质作为承接介质,基于相应的含有光强补偿的全息图,使用RGB三色光作为再现光,观察者可以在一定视角范围内观察到光强均匀的彩色三维像。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均匀散射介质再现空间影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构建含有光强补偿信息的三维物体,然后计算其全息图,所述三维物体及其全息图由计算机建模产生;
b)将所述全息图加载到空间光调制器上;
c)用RGB三色光照射所述空间光调制器;
d)将通过所述空间光调制器的光投射到均匀散射介质,得到各层光强一致的彩色三维图像。
所述光强补偿由预补偿因子 确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方法基于均匀散射介质再现空间影像的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91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组跟踪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厚膜光刻胶清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