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端短路谐振器的微带双模带通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9052.6 | 申请日: | 2012-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2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守家;吴边;邓坤;杨帅;李雪峰;梁昌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短路 谐振器 微带 双模 带通滤波器 | ||
1.一种基于双端短路谐振器的微带双模带通滤波器,包括一对输入输出“T”形馈线(13)、微带介质板(14)、金属接地板(15)和微带谐振器(11),一对输入输出“T”形馈线(13)和微带谐振器(11)设置在金属接地板(15)上方的微带介质板(14)上,其特征在于:
谐振器(11)采用直线型的双端短路结构,且中心处加载有短路微带枝节(12),以实现双端短路谐振器中两种谐振模式的耦合;
一对输入输出“T”形馈线(13)水平放置在微带谐振器(11)的一侧,且两者之间形成大小满足0<g<10mm的缝隙(16),以产生馈线之间的耦合,增加带外传输零点,实现带外性能的高抑制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带双模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直线型微带谐振器(11)的长度满足:其中,λg为介质波导波长,c为真空中的光速,εe为该直线型微带谐振器(11)的有效介电常数,f0为直线型微带谐振器的谐振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带双模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中心加载短路枝节(12),是宽度为w1、长度为L2的短路微带线,L2满足:0<L2<λg/4;w1满足:w1=L1/2-L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带双模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缝隙(16)产生于一对“T”型馈线(13)的末端处,缝隙(16)大小满足:0<g<10mm。
5.一种基于双端短路谐振器的微带双模带通滤波器,包括一对输入输出馈线(23),微带开口谐振环(21),其特征在于,微带开口谐振环(21)采用折叠型的双端短路结构,且中心处加载有短路枝节(22),以实现折叠型微带开口谐振环中两种谐振模式的耦合;一对输入输馈线(23)垂直放置在折叠型微带开口谐振环(21)的一侧,且一对输入输出馈线(23)之间形成大小满足0<g<10mm的缝隙(24),以产生馈线之间的耦合,增加带外传输零点,实现带外性能的高抑制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带双模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折叠型微带开口谐振环(21)的总长度为2×(L1+L2+L3+L4),且满足:其中,λg为介质波导波长,c为真空中的光速,εe为该谐振环(21)的有效介电常数,L1为微带线(211)的长度,L2为微带线(212)的长度,L3为微带线(213)的长度,L4为微带线(214)的长度,f0为折叠型微带谐振环(21)的谐振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带双模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缝隙(24)产生于一对输入输出馈线(23)的末端处,长度g满足:0<g<10mm。
8.一种基于双端短路谐振器的微带双模带通滤波器,包括一对输入输出的“L”型馈线(33),和“L”型微带枝节(34),封闭型方环微带谐振器(31),其特征在于,封闭型方环微带谐振器(31)的任一个角位置短路,且在该角的对角位置加载短路微带枝节(32),以实现封闭型方环谐振器(31)中两种谐振模式的耦合;一对输入输出的“L”型馈线(33)放置在封闭型方环谐振器(31)的两侧;一个“L”型微带枝节(34)放置在一对输入输出的“L”型馈线(33)的末端处,以产生馈线之间的耦合,增加带外传输零点,实现带外性能的高抑制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带双模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封闭型方环微带谐振器(31)的总长度是4L1,且满足:其中λg为介质波导波长,c为真空中的光速,εe为该封闭型方环微带谐振器(31)的有效介电常数,L1为方环微带谐振器(31)的边长,f0为封闭型方环微带谐振器(31)的谐振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带双模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L”型微带枝节(34)的长度L3满足:0<L3<λg/2,其中λg为介质波导波长,放置在一对输入输出“L”型馈线(33)的末端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90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口径花岗岩玻璃复合式球面与非球面反射镜
- 下一篇:便携式绿色通道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