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淤泥性土联合子堤反压的筑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8851.1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5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马兴华;黄东海;周海;顾勇;方伟;陈越;邹余;侯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4 | 分类号: | E02B3/04;E02B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欧阳俊立 |
地址: | 2001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淤泥 联合 子堤 筑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堤坝工程软土地基堤坝的筑堤方法。
背景技术
在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地基上填筑堤坝,如海堤、海塘、海挡、防汛堤、围堤、围堰、灰库围堤、水库围堤、引堤、路堤、路基、进海路、护岸等,为保持堤坝整体稳定,除了进行软基处理外,一般在堤坝内外一侧或两侧采用反压结构,利用反压结构的重量提高堤坝的稳定性。反压结构采用填土、抛石(含开山石、山皮石、宕渣、塘渣等)、袋装砂(沙)、吹填砂(沙)、回填砂(沙)等型式,需要耗费大量的粘性土、粉土、砂料、石料,特别是受水位影响的反压结构,只能采用抛石、袋装砂(沙)+吹填砂(沙)等型式。现在土料、砂料、石料资源越来越稀缺,供应日益紧张,单价也不断上涨,不仅大大提高了堤坝工程造价,而且严重制约了堤坝工程的建设进度。因此,本领域工程界一直在摸索发明能够替代粘性土、粉土、砂料、石料,具有反压作用、价格低廉、施工速度快的材料作为反压堤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淤泥性土联合子堤反压的筑堤方法,达到显著减少粘性土、粉土、砂料、石料用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堤坝的主堤内外一侧或两侧设置子堤,主堤与子堤之间的距离以满足主堤稳定为原则,主堤与子堤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6倍主堤高度;子堤采用梯形断面或三角形断面,其高度、顶宽、坡度以满足淤泥性土反压堤心施工和反压结构自身稳定为原则,子堤顶高程一般高于淤泥性土反压堤心顶高程0~0.5m;在主堤与子堤之间设置淤泥性土反压堤心,采用吹填或回填方式形成,淤泥性土反压堤心的高度以满足主堤稳定为原则,子堤和淤泥性土反压堤心的高度一般不小于主堤高度的1/3且不大于主堤高度的2/3;子堤和淤泥性土反压堤心组合形成反压结构,对主堤形成反压,提高主堤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1、在淤泥性土丰富的地区,采用吹填淤泥性土替代粘性土、粉土、砂料、石料作为反压堤心,可达到反压的效果,同时可实现就地取材,显著减少粘性土、粉土、砂料、石料用量,从而显著减少堤坝工程对粘性土、粉土、砂料、石料的依赖,节约粘性土、粉土、砂料、石料资源。子堤同时采用联体式管状充填袋(CN 201095741Y)时,可进一步减少粘性土、粉土、砂料、石料用量。
2、淤泥性土反压堤心采用吹填方式施工时,可全面展开,不依赖陆上运输和水上运输,不依赖主堤的交通能力,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高,施工成本低。
本发明适用于堤坝工程领域软土地基的堤坝工程,包括海堤、海塘、海挡、防汛堤、围堤、围堰、灰库围堤、水库围堤、引堤、路堤、路基、进海路、护岸等,特别适用于不受波浪作用条件下软土地基的堤坝工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在堤坝的主堤3内外一侧或两侧设置子堤1,主堤与子堤之间的距离以满足主堤稳定为原则,主堤与子堤之间的距离一般取3~6倍主堤高度;子堤采用梯形断面或三角形断面,其高度、顶宽、坡度以满足淤泥性土反压堤心2施工和反压结构自身稳定为原则,子堤顶高程一般高于淤泥性土反压堤心顶高程0~0.5m;在主堤与子堤之间设置淤泥性土反压堤心,采用吹填或回填方式形成,淤泥性土反压堤心的高度以满足主堤稳定为原则,子堤和淤泥性土反压堤心的高度一般不小于主堤高度的1/3且不大于主堤高度的2/3;子堤和淤泥性土反压堤心组合形成反压结构,对主堤形成反压,提高主堤的稳定性。
当主堤高度较大或软土地基4很软弱时,可采用两级子堤和两级淤泥性土反压堤心组合形成的两级反压结构,提高主堤的稳定性:在子堤的背主堤侧一定距离处设置第二级子堤5,在子堤和第二级子堤之间设置第二级淤泥性土反压堤心6,第二级子堤和第二级淤泥性土反压堤心组合形成的第二级反压结构,从而形成由两级子堤和两级淤泥性土反压堤心组合形成的两级反压结构。
本发明可联合实施地基处理,以满足主堤稳定要求。主堤、抛石结构、袋装沙结构、联体式管状充填袋、填土结构、固化剂、掺加剂、地基处理均可利用现有技术。所述子堤采用抛石(含开山石、山皮石、宕渣、塘渣等)结构、袋装沙结构,也可采用联体式管状充填袋(CN 201095741Y),对于不受水位影响的子堤可采用填土(含素填土、山皮土)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88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