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肘型进水流道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7886.3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6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姚文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文泉 |
主分类号: | F04D29/54 | 分类号: | F04D29/54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杨秀达 |
地址: | 2252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枢纽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与立式轴流泵配套的进水流道结构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式轴流泵的进水流道由进口段、吸水室及喇叭管三大部分组成,喇叭管用于与立式轴流泵连接。水流由前池进入流道进口段后,由吸水室将水流引向喇叭口四周,再通过喇叭管进入水泵叶轮室。运行中发现水泵有间歇性的剧烈震动和撞击,甚至无法工作,尤其在机组低扬程大流量的时候更为明显。根据在模型上加大流量的试验,进水流道中叶轮进口处有间歇性的涡带产生,涡带进入水泵一次,水泵就发生一次震动。由于进水流道不是逐步收缩的,在转弯部分反而放大,因此产生滞水区。模型试验还发现水泵进口部分主流偏在一边,说明水泵造成的偏流一直影响到进口,导致进水流道对水流整流效果很差。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进水流道内的流态对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有很大的影响,常见的现象有:振动现象表明,流道内流态紊乱,有涡带产生,特别是在低扬程大流量工况下更为严重。导致泵站的装置效率由原设计的68%降为50%左右,严重地制约了调水功能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流道出口断面的流速分布尽可能均匀、水流方向尽可能垂直于出口断面、流道水力损失尽可能小的肘型进水流道。
本发明包括进口段和吸水室,其特征在于自进口端到出口端的所述进口段在宽度方向上逐渐收缩,自进口端到出口端的所述吸水室在宽度方向上逐渐收缩,所述进口段和吸水室在宽度方向上呈逐渐收缩式过渡连接;所述吸水室自进口端到出口端呈肘型。
本发明取消了原喇叭管的设计,将平面蜗壳钟型进水流道改造为肘形进水流道,直接将吸水室的出口端通过座环与水泵连接,本发明可消除流道内的涡流及其它不良流态,流道出口断面的流速分布均匀,水流方向基本垂直于出口断面,流道水力损失较小。试验结果表明:进水流道内的水流流态顺直均匀,在流道弯曲段内无脱流或旋涡;在设计流量下,优化后的进水流道的水力损失较优化前减少0.034m,水泵效率能提高到7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向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由前大后小的进口段1和肘型吸水室2组成。
自进口端到出口端的进口段1在宽度方向上逐渐收缩,自进口端到出口端的吸水室2在宽度方向上逐渐收缩,进口段1和吸水室2在宽度方向上呈逐渐收缩式过渡连接,吸水室2自进口端到出口端呈肘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文泉,未经姚文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78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