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谐波抑制方法及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7021.7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0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郭彩丽;申朝阳;曾志明;冯淑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D7/16 | 分类号: | H03D7/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唐华明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谐波 抑制 方法 电路 | ||
1.一种谐波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射频信号分别输入谐波抑制电路的第一工作链路和至少一路第二工作链路,所述第一工作链路包括第一移相器和第一下变频器,所述第二工作链路包括第二移相器、第二下变频器和开关;
输入所述第一工作链路的射频信号经过所述第一移相器调整相移,输入所述第二工作链路的射频信号经过所述第二移相器调整相移;
经过所述第一移相器调整相移后的射频信号经过所述第一下变频器与输入所述第一下变频器的本振信号进行下变频得到第一下变频后的射频信号,经过所述第二移相器调整相移后的射频信号经过所述第二下变频器与输入所述第二下变频器的本振信号进行下变频得到第二下变频后的射频信号;
将第一下变频后的射频信号和第二下变频后的射频信号均输入所述谐波抑制电路的加法器进行叠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波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路工作链路的移相器的相移差为180°/m,以及输入相邻两路工作链路的下变频器的本振信号的相移差为180°/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波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的取值由需要检测的射频信号的频率范围确定,或者
所述m为所述第一工作链路和所述第二工作链路的工作链路总数。
4.一种谐波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法器(210)、第一工作链路(220)和至少一路第二工作链路(230);
所述第一工作链路(220)包括第一移相器(221)和第一下变频器(222),所述第一移相器(221)的输入端与射频信号的输入源相连接,所述第一移相器(22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下变频器(22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下变频器(222)的第二输入端与本振信号的输入源相连接,所述第一下变频器(222)的输出端与所述加法器(210)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工作链路(230)包括第二移相器(231)、第二下变频器(232)和开关(233),所述第二移相器(231)的输入端与所述射频信号的输入源相连接,所述第二移相器(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下变频器(23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下变频器(232)的第二输入端与本振信号的输入源相连接,所述第二下变频器(232)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23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开关(233)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法器(21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谐波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路工作链路的移相器的相移差为180°/m,和输入相邻两路工作链路的下变频器的本振信号的相移差为180°/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谐波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的取值由需要检测的射频信号的频率范围确定,或者
所述m为第一工作链路(220)和第二工作链路(230)的工作链路总数。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谐波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振信号的输入源为本振信号生成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谐波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振信号生成器包括时钟、第一本振信号生成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本振信号生成单元;
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生成单元包括第一D触发器、第二D触发器和第一开关,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触发信号管脚与所述第一工作链路的第一下变频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同相位输出管脚与所述第二D触发器的触发信号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二D触发信号管脚与所述第二工作链路的第二下变频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D触发器的同相位输出管脚与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触发信号管脚上;
所述第二本振信号生成单元包括开关、首D触发器和尾D触发器,所述首D触发器的触发信号管脚与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生成单元的第二D触发器的同相位输出管脚相连接,所述首D触发器的同相位输出管脚与尾触发器的触发信号管脚相连接,所述尾D触发器的同相位输出管脚与所述开关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生成单元的第一D触发器的触发信号管脚相连接;
所述第一D触发器、所述第二D触发器、所述首D触发器和所述尾D触发器的时钟信号管脚均与所述时钟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70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的安全装置
- 下一篇:基于耦合电感的模块型光伏电力电子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