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泄漏高温热油介质输送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6564.7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李鲲;沈宗沼;张兴林;丁思云;李香;杨博峰;郑国运;丁强民;李凤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4D7/06 | 分类号: | F04D7/06;F04D29/10;F04D29/22;F04D29/5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泄漏 高温 热油 介质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热油介质输送泵,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中的输送高温油类介质的热油循环泵。
背景技术
高温热油介质输送泵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中,用于输送高温易燃易爆介质,一旦发生泄漏则可能引发火灾。目前,高温热油介质输送泵的电机都是使用常规三相异步电动机,泵轴从泵腔中伸出通过联轴器和电机轴联接,因此需要使用轴封装置来防止热油介质外泄。轴封装置基本采用机械密封,然而,高温热油介质输送泵的机械密封部件长期承受高温,致使其寿命较短,需要定期维修更换,维护成本较高;再者机械密封的密封环在高温情况下容易产生变形和热裂纹,且弹性补偿元件会在高温情况下失弹而丧失补偿能力,这些都会导致机械密封突然失效,因而出现热油介质往外泄漏,影响高温热油介质输送泵的安全运行。轴封装置泄漏是引起高温热油介质输送泵故障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无需使用轴封的无泄漏高温热油介质输送泵,彻底消除了泵在工作时出现高温热油介质外泄的可能性。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无泄漏高温热油介质输送泵的结构特点是采用电磁电机,所述电磁电机的壳体在尾部由电机尾部端盖封闭,在轴伸端由泵盖封闭,所述电磁电机的内腔与泵体的内腔形成连通腔;主轴封闭在所述连通腔内;所述电磁电机的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浸没在冷油液中,所述冷油液的压力比泵送高温热油介质的压力高出0.05MPa-0.2Mpa。
本发明无泄漏高温热油介质输送泵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在所述主轴的尾部设置随主轴一起转动的辅助叶轮;所述辅助叶轮与外部设置的差压罐、换热器和过滤器构成冷油液的闭式循环系统。
在所述电磁电机的壳体和所述泵体的泵盖之间设置浮动环密封。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采用电磁电机,电磁电机的内腔和泵体的内腔形成连通腔,主轴封闭在连通腔中,无伸出部分,因此无需使用轴封,完全解决了目前高温热油介质输送泵因轴封失效而出现热油介质往外泄漏的问题。
2、本发明在电磁电机的内腔中充满压力稍高于泵送高温热油介质压力的冷油液,在电磁电机和泵体之间布置浮动环密封,使冷热油的介质压力基本达到平衡状态,不仅能阻止热油介质泄漏到电机腔内损坏电机,同时也较为有效地阻止了冷油液流入泵体内腔,减少冷油液的消耗。
3、本发明在主轴上布置辅助叶轮,电磁电机内腔中的冷油液依靠辅助叶轮的动力实现冷油液的强制循环,冷却效果好,保证了电机的可靠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FOI系统补油口;LOI冷油液入口;LOO冷油液出口;CWI冷却水进口;CWO冷却水出口;1泵体;2叶轮;3泵盖;4密封浮动环;5弹簧;6电磁电机;7定子绕组;8转子绕组;9主轴;10辅助叶轮;11差压罐;12换热器;13过滤器;14液体润滑轴承;15推力盘。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无泄漏高温热油介质输送泵的结构特点是采用电磁电机6,电磁电机6的壳体在尾部由电机尾部端盖封闭,在轴伸端由泵盖3封闭,电磁电机6的内腔与泵体1的内腔形成连通腔;主轴9封闭在连通腔内;电磁电机6的定子绕组7和转子绕组8浸没在冷油液中,冷油液的压力比泵送高温热油介质的压力高出0.05MPa-0.2Mpa。
在主轴9的尾部设置随主轴9一起转动的辅助叶轮10;辅助叶轮10与外部设置的差压罐11、换热器12和过滤器13构成冷油液的闭式循环系统。
在主轴9的尾部设置随主轴9一起转动的辅助叶轮10;辅助叶轮10与外部设置的差压罐11、换热器12和过滤器13构成冷油液的闭式强制循环系统;在电磁电机6的壳体和泵体1的泵盖3之间设置浮动环密封4,浮动环密封4的端面依靠弹簧5的弹力,始终与泵盖3保持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未经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65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