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隆萼当归线型呋喃香豆素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6522.3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2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鲜;郑斌;卿晨;杨为民;李军;李勇;张敏;唐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493/04 | 分类号: | C07D493/04;A61K31/37;A61P35/00;A61P35/02;A61P1/16;A61P11/00;A61P15/14;A61P1/00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张怡 |
地址: | 65005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当归 线型 呋喃 香豆素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的化合物,尤其是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线型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以及它们在制药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全世界约有275属2850余种,近于全球分布,以北温带最丰富,我国分布约有 96个属 525种,云南约有51个属259种21变种。云南伞形科药用植物的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伞形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香豆素,其主要的结构类型有4类: 简单香豆素型,线型呋喃香豆素型,角型呋喃香豆素型,角型二氢吡喃香豆素型。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伞形科香豆素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抗肿瘤活性是伞形科香豆素主要的药理活性之一,且相对于已应用于临床的其他天然抗癌药物而言,香豆素化合物合成及结构修饰相对简单且成熟,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现有技术中未有本发明涉及的两个新线型呋喃香豆素化合物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从云南隆萼当归(Angelicaoncosepala)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两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隆萼当归线型呋喃香豆素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种隆萼当归线型呋喃香豆素化合物在制药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隆萼当归线型呋喃香豆素化合物是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其中:R为–H或–CH(CH3)2。
当R为–H时为化合物I,当R为–CH(CH3)2时为化合物II,其结构式分别为:
化合物I 化合物II
本发明所述的隆萼当归线型呋喃香豆素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用丙酮或甲醇溶剂,冷浸或热回流浸提云南隆萼当归根粗粉得到总浸膏,总浸膏用水分散后用有机溶剂乙酸乙酯或氯仿或乙醚或石油醚或苯萃取得萃取物,萃取物经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分离后得所述化合物。
本发明选择云南隆萼当归根粗粉为材料,进行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和活性筛选等系统工作,从中得到了2个新的线型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化合物I和化合物II。
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的制备:
干燥隆萼当归植物根部1.0 kg,粉碎后用纯甲醇重复提取3次(每次3升,室温浸泡24小时),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蒸馏除去甲醇,静置,分散于0.5升水中,水溶液用EtOAc萃取数次,蒸干EtOAc得浸膏20.0 g。该浸膏加30.0 g硅胶(100目)拌样后以200.0 g硅胶(200-300目)柱层析,氯仿-丙酮溶剂梯度洗脱(1:0-0:1),TLC检测,合并相同馏分,得馏分段Ⅰ-Ⅳ。馏分段Ⅳ为丙酮洗脱部分,未作进一步分离。
馏分段Ⅱ(3.5 g)经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丙酮8:2,7:3)进行梯度洗脱,经TLC检测合并相同馏分,Sephadex LH-20(甲醇)层析以及半制备HPLC(45%甲醇水)得到化合物I (5.0 mg)。
馏分段Ⅲ(4.0 g)经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30:1, 20:1, 15:1, 9:1, 8:2)进行梯度洗脱,Sephadex LH-20(甲醇)层析得到化合物II(6.0 mg)。
其中2个化合物的波谱解析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学院,未经昆明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65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纸架自胀夹头
- 下一篇:高温合金矩形环轧件热胀形成形为异形环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