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锚杆静压桩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6476.7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5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葛培中;孙海;程远锁;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培中;程远锁;李凯 |
主分类号: | E02D7/20 | 分类号: | E02D7/20;E02D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压 施加 预应力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基加固地基基础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锚杆静压桩压入地基以后,再对桩基施加预压应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锚杆静压桩加固既有房屋地基或对既有房屋进行托换、纠偏的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主要优点是设备简单,需要的操作空间小,对既有建筑物及周边环境影响小,造价低廉等。国家技术规范或行业标准对锚杆静压桩的设计与施工均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目前,锚杆静压桩的施工方法为:先在既有建筑物基础上开孔、埋设锚杆、立桩架、将预制混凝土桩或钢管桩一节一节地压入地基,然后拆下桩架,焊接交叉钢筋浇筑封桩混凝土。
大量的资料表明,锚杆静压桩压入地基以后直接封桩的施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a、只有通过基础进一步沉降时,桩基才可参与工作,因此对基础的沉降变形控制效果有限。
b、不能充分发挥桩基承载力高的性能。
c、不能对基础产生顶升力,尤其对纠偏工程效果不理想。
此外,也有一些对锚杆静压桩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如在压桩过程中千斤顶拆除以前,先打入钢管顶住桩头,或封桩之前交叉筋焊好以后,塞入钢管顶住交叉筋和桩头等,均因应力损失大施加压力小,且无法控制施加应力的量值等原因而得不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常规锚杆静压桩施工时,对地基沉降变形控制效果有限、桩基性能发挥少的缺点,提供一种锚杆静压桩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本方法所采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由于在封桩之前已对桩施加了压应力,因此可显著减少基础加固以后的沉降,节省材料,降低工程成本。
本发明解决这些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a、按常规锚杆静压桩的施工方法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开凿桩孔,桩孔周边埋设锚杆,利用锚杆固定桩架,将预制好的混凝土桩或钢管桩一节一节地压到基础之下,然后拆下桩架。
b、将预先加工好的传力架放入桩孔中,传力架下端置于桩顶,上端高出桩孔并顶紧托架。
c、托架由桩孔周边的锚杆固定,拧紧锚杆上的紧固螺母,使托架获得向下的压力,压力通过传力架传到桩上,这样桩就获得了一定的压应力,同时基础获得了向上的顶升力。
d、使用高强混凝土封桩,待封桩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下托架,焊接交叉钢筋浇筑上部封桩混凝土。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充分利用锚杆静压桩沉降小承载力高的特性,最大程度发挥桩基的性能,因此节省压桩数量,降低工程成本;可非常有效地减少基础加固以后的沉降,甚至可进行局部抬升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锚杆静压桩的压桩工艺示图。
图2为本发明压桩完成后的桩位图。
图3为本发明对桩基施加预压应力图。
指定图3为摘要附图。
图中:1.钢筋混凝土基础,2.桩孔,3.锚杆,4.桩架,5.液压千斤顶,6.桩,7.传力架,8.托架,9.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这种施工方法对从事地基或基础加固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
a、将桩(6)压入钢筋混凝土基础(1)如图1:
先在被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基础(1)上开凿桩孔(2),桩孔(2)也可以是预留孔,桩孔(2)应上小下大,然后在桩孔(2)的周边埋设锚杆(3),锚杆(3)的上部带有丝纹,通过锚杆(3)和紧固螺母(9)固定桩架(4),启动液压千斤顶(5)将桩(6)一节一节压入钢筋混凝土基础(1)。桩(6)采用预制桩或钢管桩,桩接头采用焊接连接。
b、当压桩长度和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拆下桩架,如图2。
c、施加压应力,如图3:
将传力架(7)放入桩孔(2),传力架(7)的下端对准桩(6)的中心上端高出桩孔(2),然后安装托架(8),由锚杆(3)和紧固螺母(9)固定托架(8),通过拧紧紧固螺母(9)使托架(8)对传力架(7)产生压力,进而桩(6)获得向下的压力,同时钢筋混凝土基础(1)获得向上的顶升力。可通过扭力扳手测得单根紧固螺母(9)的压力,进而推算出对桩(6)的压力值。
d、封桩,如图3
封桩分两步,首先将高强度微膨胀混凝土灌入桩孔(2),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下和托架(8),利用锚杆(3)焊接交叉钢筋,支模板浇筑上部封桩混凝土。
本发明对于锚杆静压桩加固地基基础、房屋纠偏及基础托换有明显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培中;程远锁;李凯,未经葛培中;程远锁;李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64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