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6218.9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3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唐灿明;赵明文;韩琴;李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3/00;C12R1/3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治 棉花 黄萎病 假单胞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株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棉花黄萎病(cotton Verticillium wilt)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维管束系统病害,是棉花最严重病害之一。大丽轮枝菌的菌丝体能产生大量微菌核,这些微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且寄主广泛,传播途径多,严重威胁棉花生产,给我国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迄今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棉花黄萎病为土传维管束病害,防治困难,难以找到很好的抗源材料,因而多年来一直未能培育出高抗黄萎病的棉花新品种,研究开发的病害防治方法和药剂亦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植物内生细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细菌。被内生细菌感染的宿主植物(至少是暂时)不表现出外在病症,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或从植物组织内直接扩增出微生物DNA的方法来证明其内生。内生细菌主要分布于细胞间与维管束组织,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根、茎、叶中。内生细菌具有能增强宿主植物抗逆性的特性,研究者已经从棉花,水稻,小麦,茄子,马铃薯,可可等作物中筛选出许多拮抗病原菌的内生菌,并由此开发出一些植物生防菌剂。
大量的研究事实证明了生防菌处理植物后能达到促进生长与病害防治的目的。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在小麦、棉花等作物病害防治。目前,随着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逐渐摆脱了防治病害完全依赖化学农药的观点,逐渐把生物防治与病害的综合治理联系起来,并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假单胞菌是活跃在植物根际的一类微生物,属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一大类,假单胞菌的促生长作用机理一是产生活性物质或改善矿质营养直接促进植物生长;二是产生代谢物质或竞争作用抑制或阻碍根区病原微生物的发展,间接促进植物的生长。其生防作用机理包括有效的根部定殖、抗生作用、根际营养竞争(特别是对铁的竞争)、分泌降解微生物的酶和诱导植物抗性等。
诱导植物抗病性是国际上近期兴起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利用植物诱导抗病性被认为是植物保护的新技术和新途径。利用植物自身的防御系统来防病也是今后农药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开发既可以控制病害发生又能避免化学合成农药过量应用对人、畜及环境所产生的负面效果的新型生物农药产品,是国际上农药研发的一个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株假单胞菌。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菌株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841P-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11年12月13日,保藏号:CGMCC No.5583。
假单胞菌841P-3(CGMCC No.5583)形态特征如下:革兰氏阴性菌,极生鞭毛,可游动,(0.5-1.0)μm×(1.1-3.0)μm,单菌落具有扩散性,扁平而潮湿.各项理化分析结果如下:荧光、需氧性、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明胶液化、硝酸盐还原试验、简单碳源生长试验、产H2S、靛基质试验、柠檬酸盐试验、赖氨酸脱羧酶和鸟氨酸脱羧酶均为阳性。肌醇和反消化为阴性.在42℃下,能生长PH5.7能生长。16SrDNA测序结果与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中的假单胞菌属同源性达到99.7%.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具有较强的抗性。最适PH为为7.2,最适培养温度为28-30℃。最佳培养基成分:蛋白胨2g,琼脂1.5g,甘油1g,磷酸氢二钾0.15g,七水硫酸镁0.15g,蒸馏水100mL,PH7.2。
所述的保藏号为CGMCC No.5583的假单胞菌841P-3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62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医护人员呼吸道传染的面罩
- 下一篇:一种带自动送料装置的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