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寿命碳素焙烧炉炉墙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5871.3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6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梁德安;张启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安瑞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4 | 分类号: | F27D1/04;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297 | 代理人: | 王国旭 |
地址: | 454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寿命 碳素 焙烧 炉炉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等寿命碳素焙烧炉炉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碳素焙烧炉上,同一道碳素焙烧炉炉墙所用的耐火材料,除了炉顶块、保温帽、喷火孔、排烟孔、盖板砖等用量小外,炉墙耐火材料的用量最大,而在同一道墙体上的任何区域,都由同一档次,或同一材质,或同一牌号的耐火材料构成。由于碳素焙烧炉炉墙的高度和长度的尺寸比较大,不同高度上的墙体所承受的压力不同、所承受的温度也不同,甚至相差很大,这样在生产中会造成同一个火道墙墙体不同高度上产生变形、凹凸等损坏,同一道墙体中的高温区域和炉底区域先期变形损坏,然后带动或逼使其他区域的墙体损坏。墙体变形不仅导致窑炉寿命大幅下降,而且由于漏风漏气,造成燃料消耗大幅上升。
碳素焙烧炉的炉墙的高度和长度的尺寸比较大,其中:横墙的长度一般在10米到15米之间、高度一般在5米到6米之间,火道墙的长度和高度一般在4米到6米之间。而且,这些尺寸还有进一步变大的趋势。然而,由于不同高度上的墙体所承受的压力不同、所承受的温度不同,因此损坏程度不同。
在同一道墙体上,不同高度的墙体所承受的温度有高低之别,甚至相差很大。特别是在火道墙的燃料燃烧点(也叫热点)周围的高温区域(一般是指从墙体顶部往下约1.5米到2.5米处,根据不同的窑型而异),所承受的温度比其他区域高出100~200℃,有的甚至更高。造成同一个火道墙墙体的不同高度上产生的变形、凹凸等损坏现象区别很大。往往是同一道墙体中的高温区域和炉底区域先期变形损坏,然后带动或逼使其他区域的墙体损坏。墙体变形不仅导致窑炉寿命大幅下降,而且由于漏风漏气,造成燃料消耗大幅上升。
因此,根据同一道炉墙不同高度上耐火材料所处的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将不同档次或性能的耐火材料组合在一起,来构成一个新的产品:“等寿命火道墙”或者“等寿命横墙”,使得同一道墙体不同高度上的耐火材料适用其所处的使用环境、同一道墙体上不同区域的使用寿命尽量保持一致性,从而达到提高整个碳素焙烧炉使用寿命的目的。这不仅是碳素公司提高效益的需要,更是节能减排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碳素焙烧炉炉墙使用材料单一、炉窑寿命短、燃料消耗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等寿命碳素焙烧炉炉墙,该等寿命碳素焙烧炉炉墙自上而下包括温度为1250~1450℃的高温区、中部区和下部区,所述高温区、中部区和下部区分别由不同材质的耐火材料构建而成。
进一步,所述高温区由含红柱石、蓝晶石、硅线石、锆英石、氧化锆、尖晶石、硅石、氧化铬和氧化镁的耐火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构成。
进一步,所述中部区由粘土质或三级高铝质耐火材料构成,所述三级高铝质耐火材料的AL2O3含量≥50%。
进一步,所述下部区由AL2O3含量在55~65%的高铝质耐火材料构成。
进一步,所述高温区由含红柱石的耐火材料构成。
进一步,所述下部区由AL2O3含量在58~65%的高铝质耐火材料构成。
所述等寿命碳素焙烧炉炉墙的生产方法如下:a. 将碳素焙烧炉炉墙根据各部位所受压力和温度情况,划分为1250~1450℃的高温区、中部区和下部区;b. 根据步骤a所划分的炉墙分区状况,对于不同分区采取不同材质的耐火材料构建碳素焙烧炉炉墙墙体。
进一步,所述高温区采用含红柱石、蓝晶石、硅线石、锆英石、氧化锆、尖晶石、硅石、氧化铬和氧化镁的耐火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构建;所述中部区采用粘土质或三级高铝质耐火材料构建,所述三级高铝质耐火材料的AL2O3含量≥50%;所述下部区采用AL2O3含量在55~65%的高铝质耐火材料构建。
进一步,所述高温区采用含红柱石的耐火材料构建。
进一步,所述下部区采用AL2O3含量在58~65%的高铝质耐火材料构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技术方案在碳素焙烧炉炉墙不同的区域使用不同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区域的的耐高温和耐压要求,充分延长高温炉窑的使用寿命,降低燃料的消耗。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安瑞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安瑞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58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