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短信中的数字串转换为名称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03672.9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0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兆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H04W8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信 中的 字串 转换 名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短信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短信中的数字串转换为名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短信以其低廉的使用费用、便捷的发送方式以及丰富的信息含量,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青睐。
用户在使用手机接收短信的时候,在短信内容中经常会出现数字串,在某些时候,这些数字串是一个电话号码,例如,用户定制了中国移动的好友计划的查询卡功能,中国移动会返回一条类似“尊敬的客户,您好友计划的副卡有13810750001,18810220002,13811200003...”的短信,由于目前的短信软件中没有简单的方法查看短信中电话号码对应的名称,因此用户如果想知道短信中电话号码对应的联系人是谁,通常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点击短信中的电话号码,在手机的显示界面会出现一个菜单,该菜单中包括了发送短信和/或拨打电话的选项,用户点击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选项就会进入短信界面或拨号界面,如果短信中的电话号码已存在于手机的通讯录中,那么,该电话号码对应的名字就会出现在短信界面或拨号界面中,这样,用户就可以知道短信中的电话号码对应的名称了。
然而,在上述方式中,用户必须点击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选项进入相应的界面,才能得知短信中电话号码所对应的名称,对于用户而言,这种方式操作比较复杂。此外,对于仅仅想知道短信中的号码在通讯录中对应的联系人是谁的用户而言,由于使用拨打电话的方式容易产生费用,因此采用拨打电话的方式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短信中的数字串转换为名称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方法操作复杂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将短信中的数字串转换为名称的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一触摸显示单元,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用户在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上对欲查询的数字串进行了触控选择操作时,所述电子设备在后台数据库中查询用户触控选择的数字串是否存在对应的名称,如果查询到存在所述对应的名称,则将所述对应的名称在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上予以显示,否则在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上显示未发现对应的名称的提示信息。
所述后台数据库中包括: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号码以及所述联系人号码所对应的联系人名字。
所述后台数据库中包括:储存于后台服务器和/或云端上的公共号码以及所述公共号码所对应的公共号码名字。
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用户对欲查询的数字串进行了触控选择操作时,弹出包括有名称查询选项的名称查询菜单;当检测到用户在所述名称查询菜单上对所述名称查询选项进行触控选择时,所述电子设备在后台数据库中查询用户触控选择的数字串是否存在对应的名称。
所述在后台数据库中查询所述数字串是否有对应的名称具体为:
A:获取数据库中的一个电话号码,将所获取的电话号码与用户触控选择的数字串进行比对,判断当前取出的电话号码与所述用户触控选择的数字串是否为同一号码,如果是,则将当前取出的号码所对应的名称作为所述用户触控选择的数字串所对应的名称;如果否,则继续执行步骤B;
B:判断所述数据库中是否还有未获取的号码,如果有,则针对数据库中的其它电话号码返回执行步骤A及后续步骤;如果没有,则未查询到所述用户触控选择的数字串所对应的名称。
所述将所述对应的名称在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上予以显示具体为:弹出包括有名称添加选项的名称添加菜单;当检测到用户在所述名称添加菜单上对所述名称添加选项进行了触控选择时,将所述用户触控选择的数字串所对应的名称添加至包含有所述用户触控选择的数字串所在的短信中。
所述将所述对应的名称在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上予以显示具体为:弹出显示有所述用户触控选择的数字串所对应的名称的菜单。
所述在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上显示未发现对应的名称的提示信息具体为:弹出显示有查询失败的菜单。
所述在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上显示未发现对应的名称的提示信息具体为:弹出包括有号码存储选项的号码存储菜单,此时该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用户在所述弹出的号码存储菜单上对所述号码存储选项进行了触控选择时,将所述用户触控选择的数字串存储于通讯录、后台服务器或云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36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