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张法无粘结钢绞线双圈布置在圆形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2748.6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明;林秀山;田雨普;丁易;杨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华 |
地址: | 4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张法无 粘结 钢绞线双圈 布置 圆形 混凝土结构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尤其是涉及后张法无粘结钢绞线双圈布置在圆形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国内外水工隧洞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中应用较多的是有粘结预应力技术。该技术的缺点是波纹管与钢绞线之间摩擦损失较大、预应力效率低,穿钢绞线困难,施工复杂,波纹管内的灌浆易堵塞,衬砌混凝土内应力分布不均匀等。而目前所应用的无粘结预应力衬砌仅适于小规模水工隧洞工程施工,且钢绞线均为单圈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张法无粘结钢绞线双圈布置在圆形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后张法无粘结钢绞线双圈布置在圆形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
第一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双圈钢绞线布设;布设时,双圈钢绞线尽量靠外层混凝土布置,在施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使两圈钢绞线的中心距缩短;
第二步,浇筑混凝土;
第三步,在锚具槽内安装锚具,两圈钢绞线在锚具槽附近进行相互交叉后,端部锚固在锚具孔内,对裸露部分钢绞线进行防腐等处理;
第四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钢绞线张拉,并锁定钢绞线;
第五步,用无收缩微膨胀混凝土进行锚具槽回填。
本发明优点在于解决了摩擦损失大、预应力效率低、穿钢绞线困难、施工复杂、波纹管内的灌浆易堵塞、衬砌混凝土内应力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按照本发明施工的圆形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压应力非常均匀(如图2所示),使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受力均匀,提高了钢绞线的作用效果,使钢绞线束的布置间距增加了一倍左右,混凝土衬砌内锚具槽数量减少近一半,大大增加了混凝土衬砌的完整性。同时,本发明双圈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为圆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提供了一条新型的衬砌方式,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广泛的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后张法无粘结钢绞线双圈布置方案示意图。
图2是运行期预应力钢绞线沿程作用力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后张法无粘结钢绞线双圈布置在圆形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
第一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双圈钢绞线1布设;布设时,双圈钢绞线1尽量靠外层混凝土2布置,在施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使两圈钢绞线1的中心距缩短;
第二步,浇筑混凝土;
第三步,在锚具槽3内安装锚具4,两圈钢绞线1在锚具槽3附近进行相互交叉后,端部锚固在锚具孔内,对裸露部分钢绞线进行防腐等处理;
第四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钢绞线张拉,并锁定钢绞线;
第五步,用无收缩微膨胀混凝土进行锚具槽回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27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型材
- 下一篇:用铀氢化锆燃料元件的动力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