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空调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2203.5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3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波;马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空调 压缩机 油气分离 挡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挡板。
背景技术
空调压缩机工作时需要润滑油在压缩机内部起润滑、冷却和密封的作用。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润滑油往往随压缩机排气通道进入冷凝器甚至蒸发器,因此会在冷凝器或蒸发器的传热壁面上凝成一层油膜,由于油膜导热系数小,使得冷凝器或蒸发器的传热效果降低,同时压缩机内部零部件也会因缺少润滑油的润滑而增加磨耗,进而使压缩机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挡板,它能避免润滑油在空调换热器内形成油膜而影响其换热效果,同时增强制冷压缩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一种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挡板,所述压缩机包括由壳体、与壳体两端密封连接的上盖和底壳构成的机壳、由固定在机壳上的定子、在定子内旋转的转子构成的电动机构部、由与转子中心结合的转轴、支承在转轴下部的上轴承和下轴承、设在上轴承和下轴承之间的气缸、设在气缸内并与转轴连接的转轴偏心部及偏心部连接的环形滚动活塞构成的压缩机构部,气缸一端与气体吸入管连接,其中:所述油气分离挡板设在电机转子的上端,它包括同轴并上下设置的一小圆板和一圆环板,以及若干均布连接在小圆板的外端面一周与圆环板的表面之间的叶片。
上述的用于空调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挡板,其中:所述小圆板的直径小于圆环板的内径;所述叶片的内侧边的上端部与小圆板的外端面连接,它的底边的外端部连接在圆环板的靠近内圆端面的表面上,并使叶片表面与小圆板的圆心到小圆板与叶片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成一锐角为β。
上述的用于空调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挡板,其中:所述叶片为一横向具有一效曲率的曲面板。
上述的用于空调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挡板,其中:所述圆环板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用于与电机转子铆接在一起的铆接孔。
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挡板的技术解决方案,即在压缩机电机转子上部铆接点上安装一油气分离挡板,当电机转子高速运转时,该油气分离挡板随转子同步旋转。对油气分离挡板上叶片进行了独特设计,叶片的高速运转使得油雾粒子与叶片不断碰撞,增加了油雾的凝集,并在叶片离心力的作用下,抛向壳壁,从而达到压缩机内制冷剂和润滑油的油气分离。降低空调压缩机排气侧部位的制冷剂蒸汽和润滑油的油雾混合物中油的浓度,避免润滑油在空调换热器内形成油膜而影响其换热效果,同时增强了制冷压缩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油气分离挡板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分离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空调压缩机内部润滑油的流向示意图;
图2为使用了本发明的用于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挡板后压缩机内部润滑油的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压缩机的一种油气分离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压缩机的另一种油气分离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先请参见图2,空调压缩机包括机壳、电动机构部和压缩机构部,机壳包括上盖11、壳体12和底壳13;电动机构部包括固定在壳体12上的定子21、在定子21内旋转的转子22及在转子中心结合的转轴23;压缩机构部包括支承在转轴23下部的上轴承31和下轴承33、设在上轴承31和下轴承33之间的气缸32、设在气缸32内并与转轴23连接的转轴偏心部34及与转轴偏心部34连接的环形滚动活塞35;气缸32一端与气体吸入管4连接。
再请参见图3,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挡板5,固定在转子22的上端,它包括一圆板51及若干均布设在圆板51的边缘一周的叶片52,其中,圆板51的表面设有若干个用于与转子22铆接在一起的铆接孔510;叶片52为一C字型薄板,其下部以与圆板51表面垂直的方式固定在圆板51的边缘,中部以上以与其下部形成一锐角为α的方式径向地向外延展。
上述油气分离挡板可以将叶片52制作成较小的尺寸,以使其在圆板51的边缘一周布置得密度大一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22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