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调冠节水方法及专用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2029.4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7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陈素英;张喜英;邵立威;孙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7/06;A01G3/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05002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节水 方法 专用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调冠节水方法及专用工具,属农业节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华北平原是以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为主要种植模式的重要粮食高产和稳产区,水肥的高投入仍然是这一产量趋势维持的主要方式。大量依赖地下水灌溉维持该地区粮食高产稳产而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水资源短缺和氮淋失等环境生态问题,是该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同时,随着人口增长,该地区还面临着国家粮食需求加大对该地区粮食进一步增产压力。水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未来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围绕减少灌溉用水、稳定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一些成熟的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生物节水在该地区得到了一定的节水效果。
现有的生物节水技术主要包括品种筛选、抗蒸腾剂的利用等,缺乏通过调控作物自身生长消耗而实现生物节水的技术或方法。目前棉花生产上,为了更好的机械采收棉花,减少棉叶对棉的污染,机械采收前常进行化学去叶;也有人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大豆生产上,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后期病虫害;我们在小麦也进行了同样的去叶试验,小麦开花后去掉60%的小麦叶片节水和增产的效果较好。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高耗水作物,实施调冠节水技术对缓解水资源紧缺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调冠节水方法及专用工具,通过调控玉米植株冠层结构,减少其生长中的冗余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玉米调冠节水方法技术方案是:观测玉米田间植株的抽雄吐丝率,当其大于90%后,对已经抽雄吐丝的植株逐棵进行叶片去除,将植株最底部的3片、4片或5片叶片去除。
所述的一种玉米调冠节水方法,所述叶片去除的切口位于叶鞘顶部。
所述的一种玉米调冠节水方法,所述叶片去除的过程在抽雄吐丝率大于90%后的5天内完成。
所述的一种玉米调冠节水方法,所述叶片去除的过程选择晴天进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于玉米调冠节水方法的专用工具,包括:一个作为铰轴的支撑柱,支撑柱铰接可相对其自由滑动、并可包围玉米植株的夹剪,夹剪端部设置圆环切刀,圆环切刀底部开刃。
所述一种应用于玉米调冠节水方法的专用工具,所述支撑柱设置相对其滑动的滑套,滑套支撑夹剪。
所述一种应用于玉米调冠节水方法的专用工具,所述滑套设置定位销钉,以固定在支撑柱上。
所述一种应用于玉米调冠节水方法的专用工具,所述滑套设置导槽,沿支撑柱设置的导键上下滑动。
所述一种应用于玉米调冠节水方法的专用工具,所述夹剪的一个剪柄与滑套固定,另一个夹剪柄与滑套铰接,所述圆环切刀包括左半环刃及左半环刃,分别与夹剪的右剪柄及左剪柄端部固定。
所述一种应用于玉米调冠节水方法的专用工具,所述夹剪柄上也设置定位销以固定夹剪开合。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调控玉米植株的形态,调整玉米冠层结构,减少玉米的生长冗余消耗,可对其他部分生长以及产量的形成具有补偿效应,提高保留器官(叶片)的光合潜力、干物质的转移率和水肥利用效率,实现抗旱、节水、增产、增效,是一种成本较低环保的节水技术;专用工具可提高对玉米植株叶片去除的作业效率及质量,结构简单、轻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应用于玉米调冠节水方法的专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放大图。
图中:1、支撑柱,2、导键,21、右钳柄,22、左钳柄,3、导槽,31、左半环刃,32、右半环刃,4、滑套,5、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所示,专用工具包括支撑柱1,支撑柱1导键2连接可相对其滑动的滑套4,滑套4支撑一夹剪,夹剪端部连接圆环切刀,圆环切刀底部开刃;夹剪包括左、右夹剪柄22、21,一个夹剪柄与滑套4相对固定,则另一个夹剪柄与滑套4铰接,所述圆环切刀包括左半环刃31及左半环刃32,分别与开口钳的右钳柄21及左钳柄22端部固定;当夹剪打开时,圆环切刀的左、右半环刃31、32前方开口,玉米植株可从此开口进入圆环切刀内,当夹剪闭合时,圆环切刀的左、右半环刃31、32配合为圆环状并可将玉米植株包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20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在线测量仪
- 下一篇:一种矿井用相变材料防火复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