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转式冷却滚筒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1546.X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4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姜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海林 |
主分类号: | B22C5/08 | 分类号: | B22C5/08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矫智兰 |
地址: | 26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转式 冷却 滚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转式冷却滚筒,尤其适用于铸造行业比重较大的高温砂快速冷却,属于冷却装置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铸造行业内,对高温砂的冷却采用的是一种卧式滚筒冷却机,如图1所示,包括筒体6,筒体6下部底座12上设有支撑胶轮11、筒体托轮13及接水槽16,筒体6内设有螺旋片5,筒体6两端分别设进砂护罩2和出砂护罩9,分别在护罩上设进砂口1及出砂口10,筒体6的外壁上设有支撑圈3、4及主动磨擦圈7,底座12上安装有减速电机15,减速电机15的输出轴上连接主动胶轮14,筒体6上部设有水管喷淋水阀8,筒体6下部设有接水槽16。工作时减速电机15带动主动胶轮14转动磨擦传动筒体6旋转,水泵将水打到喷淋水阀8喷淋筒体6降温,高温砂从筒体6一端的进砂口1进入,在减速电机15的作用下带动主动胶轮14磨擦筒体6旋转,高温砂在筒体6内顺着螺旋片5移动,筒体6上部喷淋水将筒体6降温进行热交换,砂从另一端出砂口10流出,它的热交换方式是高温热砂在筒体内表面动态接触与筒体外的水实现热交换,从而实现降温的目的,采用此装置降温存在以下缺点:1、热砂砂层厚,热交换面积小,而热交换速度慢;2、筒体6直径大热砂运动不能翻滚而顺擦,热交换慢,易产生磨擦,磨损,筒体6、螺旋片5更换维修困难生产率低,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降温速度快、维修方便、磨损低,使用寿命长、产量高、耗电低的共转式冷却滚筒。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共转式冷却滚筒,其特殊之处在于由安装于底座1上的动力传递系统、由动力传递系统驱动的滚筒以及冷却装置三大部分构成,所述转滚筒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
所述动力传递系统包括架设于底座1上的减速电机2,减速电机2经主动齿轮23、被动齿轮5传递扭矩至两端由轴承3支撑且贯穿于滚筒内部的轴15,由轴15带动滚筒进行工作。
所述滚筒包括内筒13、围设于内筒13外周的外筒12以及分别与进料装置、出料装置连通的进砂腔7和出砂腔18,所述内筒13与轴15接合处为固定密封连接,外筒12与进砂腔7、出砂腔18接合处均为固定密封连接,外筒12轴向长度长于内筒13且内筒13的两端面垂直密封连接于外筒12。
所述内筒13的内壁安装有斜导流板14,内筒13内腔周向布设有异形孔27,在其内部构成轴向异形通道;所述外筒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进砂腔7和出砂腔18的内部,其中延伸至进砂腔7的一端面呈斜面,延伸至出砂腔18的一端面呈半圆弧形;外筒12内部轴向安装有螺旋片11,在其内部构成了螺旋槽29。
所述外筒12每转动一周,其内部的物料沿螺旋槽29翻转一个螺距。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连通于进砂腔7的进砂口6,进砂口6的外周设有进砂护罩4。
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外接于出砂腔18的出砂护罩19和出砂口20,同时还包括安装于出砂腔18内部的扬砂板17、接砂槽22以及固定于轴15外周的螺旋叶片16。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于底座1上的盛装有降温介质的槽体21,滚筒的下部浸入其中,内筒13与外筒12之间安装有设于内筒13外壁、向外包绕于外筒12部分外周且与其外周具有一定间隙的弧形板24,从而在弧形板24与外筒12之间形成了存水空间25,所述喷水管26出水口朝向存水空间25,用于向其内部加注降温介质,同时所述进砂口6的侧面连通有引风口28,用于风冷降温。
所述降温介质为水。
本发明的一种共转式冷却滚筒,结构设计合理,由于热砂与内筒及外筒内壁接触,而内筒和外筒外部又充满降温介质,绝大部分热砂是在外筒内的螺旋片内通过,热砂在通过时是翻滚移动与外筒外部的降温介质进行热交换,由于外筒直径小共转时热砂翻滚移动不断与降温介质水进行动态热交换,整根外筒每转侵泡在水中一次,冷却水的面积大,因此,降温冷却速度快,另外,热砂可根据降温情况变频器控制转速,且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产量高,耗电低,省电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一种卧式滚筒冷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一种共转式冷却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A-A剖视图;
图4:B-B剖视图;
图5: C向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海林,未经姜海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15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