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盲插式隔振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1140.1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9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国;田硕;华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立国;田硕;华剑锋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533;H01R13/52;B60K1/04;H01M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箱盲插式隔振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隔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快速更换使用的盲插式隔振连接器,属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抽屉式机箱背板与机柜的连接中广泛应用盲插式连接器,盲插式连接器可以容许较大的插入误差,只需要粗略的对准即可准确插入和连接。当抽屉式机箱插入到机柜时,盲插式连接器随机箱一并推入,并同时实现连接,不需要单独插接操作,反之亦然。为了适应电池箱快换连接器要求的震动使用条件,现在已有一些带有浮动和隔振功能的连接器出现。但多数此种连接器在XY方向无法复位(假设连接器自下而上安装,汽车行驶方向为X,汽车左右方向为Y,连接器插入方向为Z,原点为连接器正极极柱中心),而即使有少部分设计XY方向弹簧复位能力的快换连接器也容易受到动力电缆与信号电缆的干扰,连接器浮动部位受到电缆干扰,无法保持理想复位形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盲插式隔振连接器,在连接器公头和母头松开后,浮动的一方可以回到初始位置,不易受到电缆挠曲力的影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盲插式隔振连接器,其包括固定板、限位装置、预紧防震弹簧、复位装置、防水装置、浮动板、定位导向装置、连接器母头、连接器公头,连接器公头安装在浮动板上,连接器母头安装在动力电池箱上,固定板固定在车身上,防水装置设在浮动板上,浮动板和动力电池箱之间有定位导向装置,浮动板与固定板通过预紧防震弹簧、限位装置和复位装置浮动连接。连接器公头和母头松开后,预紧防震弹簧将浮动板使用较大力压在复位装置上,动力电缆对浮动板的干扰力相对预紧防震弹簧提供的压力可以忽略不计,由此浮动板可以抗拒动力电缆的干扰力保持复位形态。
进一步地,限位装置包括角限位柱、套在角限位柱上的角限位滑动座、套在角限位滑动座上的角限位滑动弹簧座以及限制角限位滑动弹簧座在角限位滑动座上的滑动距离的弹簧卡圈,在角限位滑动弹簧座上安装有预紧防震弹簧,在浮动板上设有配合角限位柱插入的圆孔;
进一步地,角限位柱最下端为一个平台盘面;
进一步地,角限位柱设置为两个,对角安装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复位装置包括复位柱和套在复位柱上的复位滑动弹簧座,在复位滑动弹簧座上安装有预紧防震弹簧,在浮动板上设有配合复位柱插入的圆孔;
进一步地,复位柱最下端为一个和光滑锥面连接的平台盘面;
进一步地,复位柱设置为两个,对角安装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防水装置包括防水罩,防水罩上设有防水接头和防水航插;
进一步地,定位导向装置包括和浮动板连接的导向销以及设置在连接器母头上的导向销套。
本发明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连接器连接完成后能防止汽车振动导致连接器脱开和错动;连接器再分开后,浮动板可以回复初始位置,能保持理想复位形态,扩大了连接器对位置误差的兼容度;防水效果好;允许位置偏差范围内实现盲插功能;具有一定的隔振能力;结构简单,零件便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连接器主要结构图;
图2为连接器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浮动板限位示意图;
图4为连接器插入示意图;
图5为角限位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1-固定板;2-防水接头;3-防水航插;4-浮动板;5-导向销;6-连接器母头;7-连接器公头;8-复位柱;9-角限位柱;10-预紧防震弹簧;11-防水罩;12-动力电缆端子;13-密封条;14-动力电缆;15-弹簧卡圈;16-角限位滑动弹簧座;17-角限位滑动座;18-复位滑动弹簧座;19-车身;20-固定弹簧座;21-动力电池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4所示,连接器母头6安装在动力电池箱21上,连接器公头7安装在浮动板4上,在浮动板4和车身19之间由预紧防震弹簧10对浮动板4施加压力,使浮动板4向动力电池箱21方向压紧,用以保持连接器的可靠连接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立国;田硕;华剑锋,未经李立国;田硕;华剑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11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电热盐理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