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0852.1 | 申请日: | 201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6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侯军;林晓民;侯小旗;侯海龙;侯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04 | 分类号: | C12N1/04;C12M1/2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随时 食用菌 菌种 保藏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种保藏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菌种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是菌类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的重要因素。菌种质量的高低及遗传性状的优劣决定着食用菌的生产能力。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良种比一般品种可增产三成以上,甚至成倍增长。但选择出的优良菌种,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引起衰退,污染杂菌,造成减产,因此,保藏菌种和选育菌种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在生产中由于原种和栽培种数量大,不易保藏,菌种生产者通常以母种形式保藏食用菌菌种,栽培前再进行扩接用于生产。菌种通过保藏,控制其生长,使优良菌种不衰退,不变异,不死亡,不被杂菌污染,以保证在生产上长期应用。
菌种保藏是在人为创造条件下,使菌种的新陈代谢活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从而较长时间保持菌种的生命力和原有性状。所以为了保持其优良性状不变,应当及时对其进行保藏,目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主要有:液氮低温保藏法、斜面定期移植法、液体石蜡保藏法、砂土管保藏法、生理盐水保存法以及自然基质保藏法等,其中自然基质保藏法又包括:木屑基质保藏法、麦粒保藏、麸皮保藏法。
目前,液氮低温保藏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方法,但费用较高,国外保藏机构多采用此法;在我国生产或研究中,食用菌菌种仍然主要采用试管或瓶保藏法,即需将需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当菌丝健壮地长满斜面时取出,放在3-5℃低温干燥处或4℃冰箱、冰柜中保藏,每隔4-6个月时间移植转管一次,主要缺点有:耗时长且保存时间较短、菌种稳定性不好易失活,易发生变异或退化,转接及多次取种,尤其是部分取种过程中操作不当而造成菌种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以解决被保藏的菌种在部分取出时易污染剩余菌种的问题,同时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用于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试管:试管由盆式底座及立设于盆式底座内的子母套环管构成,所述子母套环管包括两个以上大径端朝上的锥台形套筒,所述各锥台形套筒沿上下方向同轴插接并密封配合,其中位于最下层的一个锥台形套筒与盆式底座密封配合; 2)配置浆料培养基;3)装料:将上述步骤2)中配置的培养基装入步骤1)所述试管并填实压紧,清洁最上层的锥台形套筒的上端口后用塞子将试管的上端用塞子密封;4)灭菌:在121℃环境下进行灭菌2-2.5小时;5)密封:步骤4)灭菌结束后,在试管冷却之前将相邻两锥台形套筒之间及最下层的锥台形套筒与盆式底座之间通过石蜡密封;6)接种培养:满管后在接种箱内消毒并重新加紧塞子,放入带循环扇的冰箱或冰柜中在4℃环境下保藏。
步骤2)中所述的培养基的配方如下:木屑粉68%,发酵牛粪粉末20%,麸皮10%,石膏2%,料水质量比1:1.6-1: 2。
步骤6)中子母套环管在重新加紧塞子之后放入所述冰箱或冰柜之前通过保鲜膜包裹至少两层。
所述塞子为锥台形的硅胶塞。
所述锥台形套筒采用聚丙烯塑料材质,其厚度1-3mm,长度4-5cm,大口端内径1.5-2cm,小口端内径1-1.5cm,大、小口端内径之差大于10mm且小于15mm。
本发明的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随时取种的食用菌菌种保藏装置,包括试管,所述试管包括盆式底座及立设于所述盆式底座内的子母套环管,所述子母套环管包括两个以上大径端朝上的锥台形套筒,所述各锥台形套筒沿上下方向同轴插接并密封配合,其中位于最下层的一个锥台形套筒与盆式底座密封配合,位于最上层的锥台形套筒的上端设有用于封闭试管的塞子。
所述盆式底座具有锥筒形的立壁,位于最下层的锥台形套筒的外壁面与所述立壁的内壁面密封配合。
所述塞子为锥台形的硅胶塞。
所述锥台形套筒为聚丙烯塑料筒,其厚度1-3mm,长度4-5cm,大口端内径1.5-2cm,小口端内径1-1.5cm,大小口内径之差大于10mm且小于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08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分利用转炉炉渣的冶炼工艺
- 下一篇:羊毛硫氨酸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