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压用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73039.0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4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慎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37/01 | 分类号: | B21D37/01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结构,所述模具用于在对被加热的工件进行冲压加工的同时进行冷却的热压成形。
背景技术
过去,对于被加热到出现奥氏体组织的温度以上的钢板等工件,利用安装有由上模及下模构成的模具的压力装置进行压力加工,同时,实施利用通过模具与工件的接触而进行的冷却的淬火处理的热压成形,是广为人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28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过去的热压用模具中,由于成形品形状引起的折皱、或者模具的制作精度、模具的挠曲、压力装置的挠曲等,合模状态的模具与工件的接触方式(接触的强度)产生差异。从而,在模具与工件之间会产生间隙,存在着工件不能均匀冷却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压用模具,所述热压用模具可以抑制在模具与工件之间产生间隙,实现模具与工件的均匀接触。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热压用模具,具有彼此的成形面对向地配置的固定模及可动模,在利用所述固定模及可动模夹住被加热的工件进行压力加工的同时,将所述固定模及可动模的成形面以与所述工件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保持于所述工件的表面,借此,冷却所述工件,在所述热压用模具中,在所述固定模的成形面中的至少在所述压力加工时接触变强的部位,形成由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层。
优选地,所述工件的制品形状为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帽子形截面的形状,在所述固定模的成形面中,在与所述工件的制品形状中的帽子形截面的凸缘面及顶面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层。
优选地,形成在所述固定模的成形面上的形状记忆合金层由超弹性合金构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热压用模具,可以抑制在模具与工件之间产生间隙,可以实现模具与工件的均匀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热压用模具的图。
图2是表示在成形面上设置有形状记忆合金的下模的图。
图3是表示利用热压用模具的热压加工的图。
图4是表示在成形面上设置有形状记忆合金的下模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5是表示热压用模具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模具1是对工件2实施热压成形、制作制品的热压用模具。如图1所示,模具1具有下模10和上模20,通过将工件2夹在它们之间来进行加压,将工件2成形为规定的制品形状。
工件2是钢板,在被加热到出现奥氏体组织的温度以上的状态下,被投入到模具1内。工件2在模具1内被成形为制品形状,同时,通过在被下模10和上模20夹持的状态下保持规定的时间,急剧冷却地进行淬火。
工件2被成形为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帽子形截面的制品形状。即,工件2的制品形状具有作为与模具1的加压方向正交的面而形成的凸缘面及顶面,并具有连接这些凸缘面和顶面的壁面。该制品形状中的壁面形成为与模具1的加压方向大致平行的面。
另外,凸缘面及顶面并不局限于对于加压方向严格地正交的面,也可以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倾斜的面(例如,相对于加压方向的倾斜度在30度以下的面),只要是具有这种凸缘面及顶面的制品,一般在作为具有帽子形截面的制品使用的范围内即可。
下模10作为固定模构成,被固定到地面等上。在下模10上,形成相对于上模20突出的凸部,下模10作为朝向上的凸模构成。
上模20作为可动模构成。上模20被支承在适当的压力装置上,可以相对于下模10移动。在上模20上形成与下模10的凸部对应的凹部,上模20作为凹模构成。
下模10及上模20的相互对向的表面作为成形面形成,与该成形面的形状相对应地成形工件2。换句话说,下模10及上模20具有与工件2的制品形状相对应的成形面,以彼此的成形面相对向的方式配置。
如图2所示,在下模10的成形面的整个区域,形成形状记忆合金层30。
形状记忆合金层30是通过利用激光焊接等将形状记忆合金焊接到下模10的表面上而与下模10成一体地形成的合金层。形状记忆合金层30以对模具1的成形性不产生影响的范围的厚度形成。
作为构成形状记忆合金层30的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利用Ni-Ti合金、铁系形状记忆合金等一般采用的合金。但是,构成形状记忆合金层30的形状记忆合金有必要至少在利用模具1进行工件2的热压时达到相变点,发挥超弹性的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30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AC电源的自动调整照明强度的LED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