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净化设备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4999.0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7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烈·V·利夫恰克;里克·A·巴格韦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OY霍尔顿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9/00 | 分类号: | A61L9/00;A61L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 31246 | 代理人: | 李佳铭 |
地址: | 芬兰赫***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净化 设备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空气净化和通风系统,尤其涉及使用紫外(UV)辐射过滤或净化占用空间的终端单元。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本发明请求申请号为61/414935,名称为“空气净化冷却梁”,于2010年11月18日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在此将上文全部内容引入以作参考。
发明内容
冷却梁为空气处理系统的元件,用于制冷及空气通风过程。冷却梁适合所有种类的需要舒适度和通风的大楼内大型或小型的占用空间。冷却梁具有各种已知的好处。举例来说,制冷能力可被冷却梁管道内的冷水满足,而不是需要通过调整大小来携带足够量的制冷空气的空气处理机来满足所有冷却负荷。故此,只有通风负荷需要被空气处理系统处理。同样,冷却梁适合于安装在天花板上或与吊顶齐平安装,但是既然冷却梁为独立的元件,冷却梁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安装。由于潜热负荷和终端单元无法适用于处理冷凝液,冷却梁无法满足潜热负荷和终端单元本身,潜热负荷必须被新鲜的分布式空气处理。
冷却梁可以是被动式的或主动式的。被动式冷却梁取决于自然对流,通常由嵌进天花板或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静压箱中的线圈(空气处理设备)组成。当处于空气制冷模式时,冷凝液流过线圈,朝向线圈上升的热空气被制冷,造成其落入安装有冷却梁的房间。线圈对应处理空气取决于空气是否需要被制冷,制热或只是通风。主动式冷却梁也含有悬挂在天花板或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静压箱内的线圈,但是主动式冷却梁使用由小型喷射流冲入冷却梁内的通风空气来放大空气的自然感应。
图1A和图1B描述了冷却梁100的一个示例。图1A的下方示出冷却梁式的终端单元100,图1B示出了它的截面。安装在天花板(天花板表示为130)上的终端单元100含有静压箱104,静压箱具有主通风空气连接套管106,与柔性风道(未示出)或邻接梁模块连接,从而分散风扇加压的空气至系统中,尤其是主空气室108中。主通风空气被推压通过主空气喷嘴114,其产生喷射流130。喷射流130在气流通道116内促发空气气流124。静压箱104通过合适的装配设备134连接在天花板132上。法兰盘26定义气流通道116。,气流的促发部分来自温室空气110,其穿过制冷线圈118并与主空气喷射流130联结,如128表示。主空气和促发空气的结合组成了如112表示的流出的空气气流124。气流112优选地具有明显的速度来允许气流能制冷冷却梁100决定的占用空间。因而局部冷却循环空气和主流空气的制冷气流结合入气流112来制冷占用空间。
如图2A及图2B所示,冷却梁151和冷却梁152可具有各种外形。其们可设置为主动式和被动式的配置。被动式类型下,移动空气通过系统的能量来自于自然对流。主动式系统下,加压空气射流产生吸纳。实施例151是对称的,且产生空气喷气至梁两侧。实施例152是不对称的,并产生喷射流至一侧,这样冷却梁不需要对着墙吹起而位于靠墙处。
根据本实施例,公开的主题内容包含用于吊顶安装的结合了制冷,制热及空气供给的处理系统,包括:包含空气处理设备的壳体和可移动接入组件,可移动接入组件配置为在第一位置时与壳体一起形成外罩,在第二位置时允许空气处理设备接入,其中接入组件包括多个开口,并配置为允许外罩外部空间周围空气(ambient air)进入到外罩内,且被空气处理设备处理的空气从外罩进入到外罩外部空间。
接入组件可通过枢轴运动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为可移动的。至少一个紫外光源可连接在接入组件的内部,这样紫外光源可随接入组件移动。第一位置,至少一个紫外光源可配置为朝向外罩内部引导光线,第二位置,至少一个紫外光源配置为朝向外罩外部空间引导光线。多个开口的至少一个部分可包括细长的通道,用于引导周围空气朝向空气处理设备,并阻隔紫外光逃逸出外罩。一动作传感器可配置为响应外罩外部空间的动作检测关闭至少一个紫外光源。一远程控制设备配置为可远程开关至少一个紫外光源。接入组件可包括具有多个第一开口的第一层及具有多个第二开口的单独的第二层,其中上述层放置为如此,从而多个第一开口可相对于多个第二开口移位,这样周围空气可畅通流过第一和第二层且这样直射紫外没有流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Y霍尔顿集团有限公司,未经OY霍尔顿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49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