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板、建筑系统及建造建筑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9946.X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9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库巴舍恩·杰罗姆·奈杜 | 申请(专利权)人: | FBM许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2 | 分类号: | E04B2/02;E04C1/40;E04C2/24;B32B27/04;B32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澳大利亚西*** | 国省代码: | 澳大利亚;A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系统 建造 建筑物 方法 | ||
1.一种建筑系统,包括:
建筑板,所述建筑板包括第一和第二外部片状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外部片状构件之间的内部片状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外部片状构件和所述内部片状构件之间的固体绝缘材料;
第一轨道构件,所述第一轨道构件和所述建筑板设置成使得所述板可沿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轨道构件接合,并且所述第一轨道构件可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外部片状构件;
第二轨道构件,所述第二轨道构件和所述建筑板设置成使得所述板可沿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轨道构件接合,并且所述第二轨道构件可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外部片状构件以及所述内部片状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构件包括第一凸缘,当所述第二轨道构件与所述板接合时,所述第一凸缘邻近平行于所述第一外部片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构件包括第二凸缘,当所述第二轨道构件与所述板接合时,所述第二凸缘邻近平行于所述第二外部片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构件可包括第三凸缘,当所述第二轨道构件与所述板接合时,所述第三凸缘邻近并平行于所述内部片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构件可包括第四凸缘,当所述第二轨道构件与所述板接合时,所述第四凸缘在所述第三片的相对侧邻近并平行于所述内部片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外部片状构件中的一个比所述第一和第二片状构件中的另一个厚。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外部片状构件中至少一个是基本上防水的。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和外部片状构件中至少一个是由水泥纤维板材料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绝缘材料包括硬质聚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绝缘材料的密度约45Kg/m3。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聚合物包括聚氨酯(PU)泡沫材料和聚异氰脲酸酯(PIR)中的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构件和所述第二轨道构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是由钢材料形成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系统包括:侧轨道构件,所述侧轨道构件和所述建筑板设置成使得所述侧轨道构件可与所述第一轨道构件和所述第二轨道构件之间的所述建筑板的第三侧面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轨道构件配置成与两个横向邻近的建筑板中的每个接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包括第一和第二槽,所述第一和第二槽沿所述板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面延伸,以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轨道构件,所述第一槽位于所述第一外部片状构件和所述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面处,并且所述第二槽位于所述第二外部片状构件和所述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面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包括第三槽,所述第三槽沿所述第二侧面延伸,位于所述内部片状构件和在所述第一外部片状构件一侧的所述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面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包括第四槽,所述第四槽沿所述第二侧面延伸,位于所述内部片状构件和在所述第二外部片状构件一侧的所述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面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BM许可有限公司,未经FBM许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994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