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4413.2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0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P.A.瓜尔达;G.施帕塔罗;V.P.梅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尔维特殊聚合物意大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04 | 分类号: | C09K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徐厚才;林森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热 方法 | ||
本申请要求在2010年9月10日提交的欧洲申请号10176092.4的优先权,出于所有的目的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二次回路传热系统中全氟聚醚流体作为传热介质的用途。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氟化醚流体类由于其化学和热稳定性,特别适用于传热应用中的无毒性和非易燃性,适合用作传热介质,其中这样的特性,尤其是这种非易燃性对于符合优秀的安全标准是极其重要的。此类应用的代表性实例显著地包括飞机上的冷却电路,用于超市的制冷系统或者工业设备中的传热电路。
特别地,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由于它们在低温下的低粘度,氢氟(聚)醚类有利地在低温应用中被用作传热介质,特别是用于将热从一个热源传递到一个散热器。然而,主要的缺点是氢氟(聚)醚类流体典型地要求加压的传热系统以当超过所要求的操作温度时被维持在液相中。
在影响氟化醚流体作为传热流体在传热系统中的使用的主要问题中,可以提到的是由流体排放到大气引起的全球变暖,特别是关于通常配备有聚合物密封件,适合用于将该传热流体从一个本体传输和循环到另一个的二次回路传递系统,这些流体通常容易发生泄漏,特别是在加压系统中。
此外,如本领域众所周知的,二次回路设备典型地受湿气影响,湿气通常由传热流体传输,在其上冷凝并且冻结形成霜。这种霜大大地降低了该传热系统的冷却效率并且,如果留下来积累的话,甚至可以阻塞流动穿过该设备循环的传热流体的流动使得该系统的总传热能力降低。
因此,EP0856038A(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1998年8月5日)披露了氢氟醚类作为传热流体用于典型地在低于-15℃的温度下操作的二次回路制冷系统
此外,US6148634(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2000年11月21日)披露了在一个多级制冷系统中使用显著地包括了可商购的作为油和流体的全氟聚醚类的二次制冷剂。
此外,WO2010/034698(苏威苏莱克斯公司(SOLVAY SOLEXIS S.P.A.))(2010年4月1日)披露了使用包含不含功能团的氟化流体以及某种功能(全)氟聚醚流体的组合物作为用于将热从一个热源传递到一个散热器的传热介质。然而,其中没有提及的是有关于该传热介质对典型存在于二次回路传热系统中的聚合物密封件的相容性。
进一步地,US4955726(MONTEDISON S.P.A.)1990年9月11日披露了全氟聚醚类作为传热测试流体在电子工业中,特别是根据测试应用,在-65℃低温和/或200℃高温下,用于热冲击测试、总泄漏测试和燃烧测试应用中的用途。然而,这些应用要求通过将电子部件浸入该流体中使该电子部件与该传热流体直接接触。
因此在本领域中仍然对适合用于二次回路传热系统的氟化醚传热流体存在需要,所述流体被有利地赋予:
-与在从-120℃至180℃的宽操作温度范围内氢氟(聚)醚流体的粘度相比一样低的粘度,
-在大气压力下沸点达250℃,
-对聚合物密封件的低渗透性和高化学相容性和阻力,特别是在高温下,
-固有的化学惰性和稳定性,以及
-其中水的低溶解度,该低溶解度成功地用于所述二次回路传热系统中以通过成功地减少或甚至消除通过聚合物密封件泄漏的危险而且因此减少以及因此甚至对应的所述流体向大气的排放来符合优秀的安全标准,同时增加系统的效率并且使其维护最小化。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一种传热方法,所述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一个二次回路通道(secondary loop passageway)将热从一个本体传递至一个第一传热系统,该二次回路包括一种传热流体以及,任选地,
(2)通过包括所述传热流体的所述二次回路通道将热从一个第二传热系统传递到所述本体,所述第二传热系统与所述第一传热系统相同或不同,
其中:
-所述二次回路通道包括至少一个选自橡胶密封件和塑料管的聚合物密封件;并且
-所述传热流体包含一种或多种具有下式(I)的直链全氟聚醚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尔维特殊聚合物意大利有限公司,未经索尔维特殊聚合物意大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4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