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式体温计无效
| 申请号: | 201180047577.2 | 申请日: | 2011-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0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相马孝博;荻浩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G01J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王大方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温计 | ||
1.一种耳式体温计,具有筒状的探头部、和收纳红外线检测元件的收纳体,且根据用所述红外线检测元件检测红外线而得到的信号来测定被检者的体温,其中所述红外线从所述被检者的外耳道内的测定部位辐射且从所述探头部的前端被收集,所述耳式体温计的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接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探头部的前端的端面或所述前端的侧面,且能够分别独立地检测有无与外部物体的接触;
投光受光传感器,其安装于所述探头部的内部,且具有发出光的投光器、及接受所述投光器发出的光的反射光的受光器;以及
控制部,其在分别来自所述多个接触传感器的表示有无接触的信号、和所述投光受光传感器的所述受光器中的反射光强度的信号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使由所述红外线检测元件进行的体温测定能够开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体配置在所述探头部的所述前端一侧,所述投光器和所述受光器配置在比所述收纳体远离所述前端的位置,
设置成所述投光器从所述探头部的内壁和所述收纳体之间通过所述探头部的前端而向外部照射光,且所述受光器接受从所述内壁和所述收纳体之间经由所述探头部的前端而入射的反射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式体温计还具有壁构件,所述壁构件将所述探头部的空间分割,以防止来自所述投光器的直接光或在所述探头部内产生的反射光到达所述受光器,在所述探头部的被所述壁构件分割的一个空间中配置所述投光器,在与被所述壁构件分割的所述一个空间不同的另一空间中配置所述受光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构件具有作为在所述探头部内支承所述收纳体的支承部的功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探头部的内部还具有与所述探头部呈同心状地配置的筒状的光导管,
所述投光器和所述受光器配置在所述光导管的外壁和所述探头部的内壁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式体温计还具有壁构件,所述壁构件将所述探头部的内壁和所述光导管的外壁之间的空间分割,以防止来自所述投光器的直接光或在所述探头部内产生的反射光到达所述受光器,在被所述壁构件分割的一个空间中配置所述投光器,在与被所述壁构件分割的所述一个空间不同的另一空间中配置所述受光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构件具有作为用于在所述探头部内支承所述光导管的支承部的功能。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耳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式体温计还具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使包含所述探头部及所述收纳体的体温计的主体能够以使所述探头部位于测定者的指尖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测定者的手指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耳式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在分别来自所述多个接触传感器的表示有无接触的信号、和所述投光受光传感器的所述受光器中的反射光强度的信号满足所述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自动地开始由所述红外线检测元件进行的体温测定。
10.一种耳式体温计的控制方法,所述耳式体温计具有筒状的探头部、和收纳红外线检测元件的收纳体,且根据用所述红外线检测元件检测红外线而得到的信号来测定被检者的体温,其中所述红外线从所述被检者的外耳道内的测定部位辐射且从所述探头部的前端被收集,所述耳式体温计包括:
多个接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探头部的前端的端面或所述前端的侧面,且能够分别独立地检测有无与外部物体的接触;以及
投光受光传感器,其安装于所述探头部的内部,且具有发出光的投光器、及接受所述投光器发出的光的反射光的受光器,
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判断分别来自所述多个接触传感器的表示有无接触的信号、和所述投光受光传感器的所述受光器中的反射光强度的信号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
在所述表示有无接触的信号和所述反射光强度的信号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使由所述红外线检测元件进行的体温测定能够开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尔茂株式会社,未经泰尔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75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