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2X4受体拮抗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6907.6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1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潮田胜俊;佐久间诏悟;今井利安;井上和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化学医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D239/70 | 分类号: | C07D239/70;A61K31/517;A61P25/04;A61P43/00;C07D403/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卢曼;李炳爱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2x sub 受体 拮抗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P2X4受体拮抗作用的化合物。
背景技术
ATP受体大致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的P2X家族和G蛋白偶联型受体的P2Y家族,迄今为止分别报道了7种(P2X1-7)和8种(P2Y1、2、4、6、11-14)亚型。
有报道称,作为P2X家族的亚型的P2X4受体(Genebank No.X87763)在中枢神经系统等处广泛表达(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4、非专利文献5)。
以神经性疼痛为代表的顽固性疼痛的发病机理尚未准确地了解清楚,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吗啡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没有治疗办法。因此,对患者及周围的人们的身心造成的负担非常沉重。神经性疼痛多因周围神经或中枢神经的损伤而产生,例如因手术的后遗症、癌症、脊髓损伤、带状疱疹、糖尿病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等引起。
最近,井上等人使用能检测出异常性疼痛(allodynia)的脊髓神经受到损伤的动物模型,证实了P2X受体与神经性疼痛有关。还公开了:经由在脊髓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的P2X4受体,诱发了神经损伤性的异常疼痛(特别是异常性疼痛)(非专利文献6、非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1)。
因此,期待抑制P2X4受体的作用的物质能作为伤害感受性疼痛、炎症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中的疼痛的预防剂或治疗剂。
专利文献2中报道,下述通式(A)表示的苯并呋喃并-1,4-二氮杂 -2-酮衍生物具有P2X4受体拮抗作用。
[化1]
(式中,R1为卤素且R2为氢、卤素、硝基、氰基、C(O)-OR3、C(O)-NR4R5、SO2-OR3、SO2-NR4R5,或者R1为氢且R2为卤素、硝基、氰基、C(O)-OR3、C(O)-NR4R5、SO2-OR3、SO2-NR4R5。)。
此外还报道,作为抗抑郁剂的帕罗西汀也具有P2X4受体拮抗作用(非专利文献8)。
本发明人还发现,下式(B)表示的萘并[1,2-e]-1,4-二氮杂-2-酮衍生物具有P2X4受体拮抗作用,并提出了专利申请(专利文献3)。
[化2]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下式(C)表示的具有喹唑啉结构的化合物显示出抗炎症作用。
[化3]
此外,非专利文献9中记载了下述通式(D)表示的具有喹唑啉结构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化4]
(式中,Q表示苯基、对甲基苯基、对氯苯基及苯硫-2-基(チオフェン-2-イル)。)。
但是,专利文献4和非专利文献9中均没有记载,上述式(C)和上述通式(D)表示的具有喹唑啉结构的化合物具有P2X4受体拮抗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公开20050074819
专利文献2:WO 2004/085440
专利文献3:WO 2008/023847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3963717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Buell等(1996) EMBO J.15:55-62
非专利文献2:Seguela等(1996) J.Neurosci.16:448-455
非专利文献3:Bo等(1995) FEBS Lett.375:129-133
非专利文献4:Soto等(1996) Proc Natl. Acad.Sci.USA 93:3684-378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化学医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化学医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69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